字好书
赠毛仙翁

《赠毛仙翁》

时间: 2025-04-26 14:07:55

诗句

莫将凡圣比云泥,椿菌之年本不齐。

度世无劳大稻米,

升天只用半刀圭。

人间嗟对黄昏槿,海上闲听碧落鸡。

旌节行中令引道,便从尘外踏丹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7:55

原文展示:

赠毛仙翁
崔元略 〔唐代〕
莫将凡圣比云泥,椿菌之年本不齐。
度世无劳大稻米,升天只用半刀圭。
人间嗟对黄昏槿,海上闲听碧落鸡。
旌节行中令引道,便从尘外踏丹梯。

白话文翻译:

不要把凡人和圣人相比如同泥土与云彩,椿菌(意指微小之物)在生长年限上本就不相等。
在世间生活,不必依赖丰盈的大米,想要升天只需一把小刀和圭尺。
在人间叹息面对黄昏的槿花,海上则悠闲地聆听着碧空中的鸡鸣。
在行进的旌节中,令我引导前行的道路,便从尘世之外踏上那通往天界的丹梯。

注释:

字词注释:

  • 凡圣:指普通人和圣人。
  • 云泥:比喻高贵与低贱的差别。
  • 椿菌:比喻微小之物,暗指凡人的渺小。
  • 度世:指生活于世间。
  • 大稻米:比喻丰厚的物质生活。
  • 刀圭:指升天所需的简单工具,象征修道之法。
  • 黄昏槿:指晚上的槿花,象征短暂的生命。
  • 碧落鸡:意指天空中传来的鸡鸣声,象征宁静和悠闲。
  • 旌节:指旗帜和标志,象征追求的方向。
  • 丹梯:指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象征修行与升华之路。

典故解析:

  • 椿菌之年:取自《诗经》,意在强调不同人的修行境界和时间的差异。
  • 升天:道教文化中常有的追求,象征着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元略,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作品多表现道教思想,常涉及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其诗风多以清新隽永著称,善于运用自然意象表达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以对毛仙翁的赞颂,体现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世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赠毛仙翁》通过对比凡人与圣人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全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开头两句通过对“凡圣”的对比,立刻引入主题,强调了人类存在的差异和修行的高低。接下来的“度世无劳大稻米”则表现出对物质生活的淡漠,显示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而“升天只用半刀圭”,则生动地表达了通往理想境界的简单与直接。在这其中,诗人将升天视为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反映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哲学理解。此处的“刀圭”不仅象征着修行的工具,更是对道教思想的隐喻,强调修行的重要性。

随后“人间嗟对黄昏槿”展示了人世间的短暂与无常,借助自然景象来反映生命的脆弱。而“海上闲听碧落鸡”则营造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情境,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宁静的境界,远离尘世的喧嚣。最后两句“旌节行中令引道,便从尘外踏丹梯”再次回到修行的主题,表达了对超凡境界的向往,以及在追求自由与真理的道路上,勇于踏出尘世的决心。

整首诗以形象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理想与修行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将凡圣比云泥:强调人类在精神与道德上的不同层次。
  • 椿菌之年本不齐:用椿菌的生长年限比喻人的发展差异。
  • 度世无劳大稻米:生活的重心不在于物质享受,强调精神追求。
  • 升天只用半刀圭:升天的门槛并不高,修行的工具简单,意在突出心灵的追求。
  • 人间嗟对黄昏槿:感叹人间的生命短暂,暗示人生的无常。
  • 海上闲听碧落鸡:描绘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强调自然的宁静。
  • 旌节行中令引道: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寻找方向和引导。
  • 便从尘外踏丹梯:决心超脱尘世,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凡圣比云泥”展示人性差异。
  • 对仗:如“莫将凡圣比云泥,椿菌之年本不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自然意象(如槿花、鸡鸣),传达哲理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强调修行、精神的超越,以及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泥:象征高低差距,表现出人性的复杂。
  • 椿菌:代表微小与渺小,暗指世俗的琐屑。
  • 刀圭:象征道教修行的工具,代表通往理想的路径。
  • 黄昏槿:象征短暂的生命,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 碧落鸡:象征宁静的生活,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莫将凡圣比云泥”的意思是?
    A. 人间的差距
    B. 生命的短暂
    C. 自然的和谐

  2. 在诗中,升天所需的工具是?
    A. 大稻米
    B. 半刀圭
    C. 黄昏槿

  3. “人间嗟对黄昏槿”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 《九歌》 - 屈原

诗词对比:

  • 崔元略的《赠毛仙翁》与王维的《鹿柴》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心灵的追求,前者更强调修行与超越,而后者则侧重于自然意境的描绘与心灵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道教与中国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明日独酌自嘲呈史应之) 寄尉氏仓官王仲弓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 题郭熙山水扇 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 其二 阻风入长芦寺 送王郎 宿钱塘尉廨 发舒州向皖口道中作寄李德叟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双人旁的字 清吟 河目海口 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混为一谈 视濯 旡字旁的字 睚眦必报 全宥 鸣锣开道 谷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公决 伤言扎语 从食 建之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