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2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5:43
半月之前已立春,春光犹自隔河津。
漫言今夜须牢守,放着年光已七旬。
半个月前已经立春,但春光依然隔着河岸。
人们说今夜必须要好好守夜,然而转眼间,年头又到了七十个年头。
“年光”与“七旬”均涉及对时间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在古代文化中,岁月如梭常常被用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珍惜。
曹学佺,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著称。其诗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此诗写于除夕之际,正值农历新年的前夕,诗人通过对立春的提及,反映出对新年到来的期待与对岁月消逝的思考。
这首诗以立春为引子,结合除夕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年光流逝的感慨。首句“半月之前已立春”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然而“春光犹自隔河津”又让人感到春天的到来尚需时日,意象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希望又带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接下来的“漫言今夜须牢守”,诗人提到守夜的习俗,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而“放着年光已七旬”则是一种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转眼已过去七十个年头,诗人心中对时间的敬畏与珍惜跃然纸上。
整首诗通过对立春与除夕的交替描写,融合了对春天的憧憬与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并引发读者对时间、生命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围绕时间的流逝与对新年的期待,传达了珍惜生命和时光的情感。
曹学佺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均表达了对时间与生命的感悟,但曹的诗更偏向对传统节日的思考,而李白则是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的情感基调虽然不同,但都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