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2:2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2:24:38
何处黄鹂破暝烟,
苏公堤上柳初眠。
百千斗酒倾朱阁,
十二霓裳舞玳筵。
倚槛云霞天外寺,
采莲歌吹画中船。
风流不数江州客,
卧对湖光好住年。
哪里传来黄鹂的啼鸣,打破了夜幕的烟雾?在苏公堤上,杨柳刚刚入眠。大量的美酒倾洒在朱色的阁楼上,十二位霓裳舞女在华美的筵席上翩翩起舞。我倚着栏杆,看着天边寺庙的云霞,听着采莲的歌声从画中船上传来。风流的才子们不必数江州的客人,卧在这里,面对着湖光,真是好得令人留连忘返。
李畅,明代诗人,生平不详,著作较少,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西湖》这首诗作于李畅游览西湖时,旨在描绘西湖的美丽景色和人文气息,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这首《西湖》以清新优雅的笔调描绘了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开篇以“何处黄鹂破暝烟”引入,展现了清晨的生机,黄鹂的啼鸣与淡淡的晨雾相互映衬,充满了生动的气息。接着描绘了苏公堤上静谧的柳树,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诗中“百千斗酒倾朱阁,十二霓裳舞玳筵”描绘了豪华的宴会场景,似乎在展示一种欢快的生活情调。诗人通过对酒与舞的描写,表现了对生活的热情与享受。后半部分“倚槛云霞天外寺,采莲歌吹画中船”则展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诗人在栏杆旁静静地欣赏着远处的美景,耳边回荡着轻快的歌声,表现出一种超脱的闲适。
结尾的“风流不数江州客,卧对湖光好住年”则是对生活的总结,诗人自得其乐,安然自处,表达了一种与世无争、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景色中融入了人文情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西湖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黄鹂的鸣叫象征什么?
苏公堤上的柳树给人什么感觉?
诗中提到的“十二霓裳舞”表现了什么?
《西湖》与《钱塘湖春行》对比
李畅的《西湖》更注重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则更加强调春天的气息与繁华,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慨与热爱,两者在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