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4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8:32
尺幅西陵地,偏增旅话长。
暮笳鸣戍火,晓角动星芒。
马饮残湖水,萤飞故苑墙。
只余图画里,孤笠吊斜阳。
这片西湖的土地虽小,却增添了许多旅途的长谈。黄昏时分,哀怨的笛声响起,守卫的火光闪烁;清晨时,角声传来,星光也开始闪烁。马儿在残留的湖水边饮水,萤火虫在旧日的园墙旁飞舞。如今只剩下画卷里的景象,孤独的斗笠在斜阳下摇曳。
诗中提到的“戍火”与“晓角”可以理解为古代边防的守夜与晨曦的象征,反映了军事生活的艰苦与孤独。而“萤飞故苑墙”则暗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结合诗中所描绘的自然场景,生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作者介绍:梁以樟,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作品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交通不便使得人们在旅途中常常感到孤独和思念,作者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西湖杂兴》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与旅途心绪的诗,诗人在短小的篇幅中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首联“尺幅西陵地,偏增旅话长”以小见大,展现了西湖虽小却承载了丰富的旅人故事,令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人情味。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音声的变化,描绘出黄昏与清晨的不同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诗中的意象丰富,马饮湖水、萤飞故苑墙等细节描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令人神往。而最后一句“只余图画里,孤笠吊斜阳”则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孤独的感慨,留下了无尽的回味与思考。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厚,展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风光,表达了旅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暮笳”指的是什么?
诗中“只余图画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孤笠吊斜阳”中的“孤笠”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对比,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强调静谧与和谐,而梁以樟的《西湖杂兴》则突出旅途中的感慨与思考,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