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9:49
原文展示:
枕上有感二首 赵蕃 〔宋代〕
我欲学为农,力耕不逢岁。 我欲学为士,儒冠多饿死。 誓将弃犁锄,亦复罢书史。 长随马少游,浮湛自闾里。
白话文翻译:
我想学习务农,但辛勤耕作却遇不上好年景。 我想学习成为士人,但儒生常常饿死。 我发誓要放弃犁锄,也停止读书。 长久地跟随马少游,自在地在乡里生活。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自在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对传统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务农还是读书)都感到无望时所作,表达了一种逃避现实,寻求自在生活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学为农”和“学为士”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力耕不逢岁”和“儒冠多饿死”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农耕和读书的艰辛,而“誓将弃犁锄,亦复罢书史”则显示了作者的决绝态度。最后两句“长随马少游,浮湛自闾里”则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在生活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普遍心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自在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农耕和读书的困境,作者表达了一种逃避现实,寻求自在生活的愿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儒冠多饿死”指的是什么? A. 儒生常常饿死 B. 儒生常常生病 C. 儒生常常失业 D. 儒生常常被杀 答案:A
诗中“誓将弃犁锄,亦复罢书史”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继续农耕和读书 B. 放弃农耕和读书 C. 只放弃农耕 D. 只放弃读书 答案:B
诗中“长随马少游,浮湛自闾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成为隐士 B. 自在生活 C. 成为官员 D. 成为商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