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谷山长老

《寄谷山长老》

时间: 2025-05-10 10:13:52

诗句

游遍名山祖遍寻,却来尘世浑光阴。

肯将的的吾师意,

拟付茫茫弟子心。

岂有虚空遮道眼,不妨文字问知音。

沧浪万顷三更月,天上何如水底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13:52

原文展示:

寄谷山长老
作者:齐己〔唐代〕

游遍名山祖遍寻,却来尘世浑光阴。
肯将的的吾师意,拟付茫茫弟子心。
岂有虚空遮道眼,不妨文字问知音。
沧浪万顷三更月,天上何如水底深。

白话文翻译:

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寻觅祖师的踪迹,却发现尘世间的光阴混沌迷惘。
愿我能坦诚地将师父的教诲,交给心中那茫然无知的弟子。
难道有虚空能遮住通往真理的眼睛吗?不妨通过文字来询问志同道合的朋友。
滔滔的浪潮下,三更的月色如洗,天上的景象是否比水底的深邃更为迷人?

注释:

  • :指祖师,古代高僧或道士。
  • 的的:诚恳、真真切切的意思。
  • 茫茫:形容无边无际,心中无所依托。
  • 虚空:空无、无物的状态。
  • 知音:志趣相投的朋友。
  • 沧浪:指大海或江河,象征浩瀚的水域。
  • 三更月:指夜深时分的月亮,通常在三更时分最为明亮。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名山”和“祖”,传达了诗人对道教或佛教的追求与向往。诗中“问知音”的意象,反映出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对真理的追寻与对师长的尊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字景言,号灵源,唐代著名的高僧和诗人,擅长写诗,特别是山水诗。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哲理思考为主题,展现出道教和佛教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名山之后,表达了他对人生和道理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师长的敬仰及向寻求真理的弟子的教诲,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宗教和哲学的重视。

诗歌鉴赏:

《寄谷山长老》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游历名山大川后,感受到了世间的迷惘与光阴的流逝,心中充满了对真理的渴求与对师长教诲的思考。诗的前两句以“游遍名山祖遍寻”开头,展现了诗人追求真理的决心,但随之而来的“却来尘世浑光阴”又使人感到一种无奈和迷茫。

中间的两句“肯将的的吾师意,拟付茫茫弟子心”,表达了他希望将师长的教诲传递给弟子的渴望,显示出一种师生之间的传承关系。最后两句则通过“沧浪万顷三更月”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氛围,提出了对水下和天上、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幽远,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寻找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游遍名山祖遍寻:诗人游历了许多名山,寻觅祖师的踪迹,表现了他对真理的渴望和对高人智慧的追求。
  2. 却来尘世浑光阴:然而回到尘世,诗人感到时间的浑浊和模糊,反映了对世俗繁杂的失落感。
  3. 肯将的的吾师意:愿意把师父的教诲和心意坦诚地传递。
  4. 拟付茫茫弟子心:将这些教诲交给弟子,表明诗人对教育和传承的重视。
  5. 岂有虚空遮道眼:质疑是否有虚空能阻挡追寻真理的眼睛,表达了对知识和真理的执着追求。
  6. 不妨文字问知音:通过文字向志同道合的人请教,展现了对交流与理解的期待。
  7. 沧浪万顷三更月:描绘出辽阔的水面与月色,营造出宁静而深邃的意境。
  8. 天上何如水底深:反问天上的景象与水底的深邃,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的哲学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沧浪”和“三更月”比喻人生的复杂和宁静。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师长的尊敬与对智慧的渴求,反映了追求真理和内心迷惘的复杂感受,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 名山:象征着智慧和高尚的理想。
  • 光阴: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虚空:隐喻着对真理的遮蔽与追寻的艰难。
  • 沧浪:喻示着浩瀚的自然与生命的广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游遍了哪些地方?
    A. 乡村
    B. 名山
    C. 城市
    D. 大海

  2. 诗中提到的“知音”指的是:
    A. 志同道合的朋友
    B. 家人
    C. 隔壁邻居
    D. 诗人的学生

  3. 诗中的“沧浪”最可能象征:
    A. 幸福
    B. 流动的时间
    C. 自然的浩瀚
    D. 内心的孤独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2. 李白《庐山谣》:在山水中寻求自由与灵感的表达。

诗词对比:

  • 齐己与王维的山水诗:齐己的诗更注重哲理思考,王维则更具画面感和情感表达。
  • 齐己与李白的游历诗:李白的作品更加强烈的个人情感,齐己则在探寻哲理中显得更加沉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齐己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杏香花 秋怀三十六首 逸书吟 川上怀旧 悟人一言 睢阳五老图 留题水北杨郎中园亭二首 欢喜吟 别两绝 其一 首尾吟 其九十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擘肌分理 口字旁的字 杳微 休休有容 沈宋体 行字旁的字 胜败乃兵家常事 长材茂学 双人旁的字 包含跷的词语有哪些 厂字头的字 包含恧的词语有哪些 月字旁的字 咬得菜根 林寒洞肃 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坻的词语有哪些 金装玉裹 察己知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