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2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28:24
秋晴每至园中辄抵暮戏示儿子
作者:陆游 〔宋代〕
老翁七十如童儿,
置书不观事游嬉。
园中垒瓦强名塔,
庭下埋盆聊作池。
青蒲红蓼共掩映,
病棕瘦竹相扶持。
衰颓已作老骥卧,
来往尚如黄犊驰。
但知身存百无害,
莫问老健能几时。
汝勤挟筴乃堪笑,
且共饭豆羹秋葵。
这位老翁年过七旬,活得像个小孩,
书本放在一旁,不看却在园中游玩嬉戏。
园里堆砌着瓦片,强名为塔,
庭下埋着盆,随便当作池子。
青色的蒲草和红色的蓼草混在一起,
病态的棕树和瘦竹相互支撑。
虽然衰老颓废已如老马卧于草地,
但是走动间仍如小牛奔跑。
只要知道自己还活着就没有害处,
别问老了身体能坚持多久。
你勤奋地扛着筴,真是可笑,
就一起分享豆羹和秋葵吧。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陆游一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苦痛,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作于晚年,表达了陆游在秋晴时节,享受自然、回忆往昔的心境。诗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陆游的《秋晴每至园中辄抵暮戏示儿子》不仅是他晚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他心灵深处对生命的思索。诗的开头便以“老翁七十如童儿”展现出诗人对老年生活的态度:尽管年事已高,但内心依然年轻,享受着生活中的乐趣。通过“置书不观事游嬉”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繁杂世事的超然态度,选择在自然中寻找乐趣。
接下来的描写中,“园中垒瓦强名塔,庭下埋盆聊作池”,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热爱,甚至不拘于形式的幽默感。在“青蒲红蓼共掩映,病棕瘦竹相扶持”中,自然景象与自身的衰老相映成趣,仿佛在说尽管环境衰败,依然有生命的顽强存在。
诗的后半部分,“衰颓已作老骥卧,来往尚如黄犊驰”,以老骥和黄犊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在衰老中依然保持着活力与冲劲。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贯穿全诗。最后,诗人以“但知身存百无害,莫问老健能几时”归结出一种对生命的淡然和从容,强调只要活着,就无须过于担忧未来。
整首诗在意象上既有自然的描绘,也有生命的哲学,非常值得品味和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衰老的坦然和对简单幸福的珍视,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诗中提到的“老翁七十如童儿”说明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食物是什么?
诗中“青蒲红蓼”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陆游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