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感

《杂感》

时间: 2025-05-06 18:26:48

诗句

故旧书来访死生,时闻剥啄叩柴荆。

自嗟不及东家老,至死无人识姓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26:48

原文展示:

故旧书来访死生,时闻剥啄叩柴荆。
自嗟不及东家老,至死无人识姓名。

白话文翻译:

老朋友的书信传来,仿佛在问我生死的变迁。偶尔听到鸟儿啄柴的声音,敲打着荆棘。
我自叹不如东家的老者,直到死去也没有人认识我的名字。

注释:

  • 故旧:老朋友。
  • 书来:书信寄来。
  • 访死生:询问生死的情况。
  • 剥啄:剥啄,指鸟类啄食的声音。
  • 叩柴荆:敲打柴禾和荆棘,象征孤独的生活。
  • 自嗟:自我感叹。
  • 东家:指邻近的家庭。
  • 至死:直到死去。
  • 无人识姓名: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

典故解析:

  • 东家:在古代,东家常用来指代邻居或同村的人。这个典故常见于古诗中,象征亲近的邻里关系。
  • 生死:古人常常将生死作为哲学思考的主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坎坷,屡遭挫折,热爱国家,积极参与政治,但后期因遭贬谪而不得志,常以诗歌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时局动荡,国破家亡,陆游常常感叹自己被时代遗忘。

诗歌鉴赏:

《杂感》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友谊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故旧书信的来访让诗人感受到生死的变迁,这种情感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深刻。诗中提到的“剥啄”,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也暗示了诗人在孤独的环境中对生活的思索和对生命的感怀。接下来的自我感叹则揭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他把自己与邻居的老者进行对比,显示出一种失落和孤独。邻家的老者或许在生活中受人尊敬,而自己却无人识姓名,这种对比更加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体现出陆游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思考氛围,使人不禁反思自我和生命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故旧书来访死生:朋友的书信传来,似乎在询问我生死的变化,表现出朋友之间的关心。
  2. 时闻剥啄叩柴荆:偶尔听见鸟啄柴禾的声音,象征着生活的单调和孤独。
  3. 自嗟不及东家老:我自叹不如邻居的老者,表达对他人生活状况的羡慕和个人的失落。
  4. 至死无人识姓名:直到死去也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社会的冷漠。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与邻居老者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孤独感。
  • 象征:鸟啄的声音象征着生活中的孤独和对生命的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社会关系和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信:象征着友谊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自然的声音,象征着孤独和生活的无奈。
  • 东家:象征着安定和人际关系的羡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故旧”指的是: A. 老朋友
    B. 新朋友
    C. 亲戚
    D. 隔壁邻居

  2. 诗中“叩柴荆”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孤独
    D. 兴奋

  3. 诗人的自我感叹主要体现了他对什么的思考? A. 对国家的思念
    B. 对友谊的珍视
    C. 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D.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的《杂感》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均表达了对人生、友谊的思考,但陆游的诗更突出个人的孤独感,而白居易的诗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情感的寄托。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登白云亭 引东泉作 石鱼湖上作 宴湖上亭作 别何员外 送孟校书往南海(一作别孟校书) 漫酬贾沔州 樊上漫作 刘侍御月夜宴会 宿丹崖翁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分畛域 毋字旁的字 醢酱 包含主的成语 札地 历兵秣马 填街塞巷 功遂身退 干字旁的字 包含踚的词语有哪些 糹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无上上品 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大展经纶 穴宝盖的字 悼息 惜财如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