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1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16:02
点绛唇·醉倚危墙
作者: 石孝友 〔宋代〕
醉倚危墙,望中归思生天际。
山腰渚尾。几簇渔樵市。
帆落西风,一段芦花水。
八千里。锦书欲寄。
新雁曾来未。
我醉酒倚靠在高墙上,远望天边生起归乡的思绪。
山腰和水边,几簇渔夫和樵夫的村落。
帆船在西风中落下,一段芦苇丛生的水面。
八千里之外,我想寄去锦书。
不知新来的大雁是否已经到达。
作者介绍:石孝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细腻,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家庭的重视。
《点绛唇·醉倚危墙》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在开头“醉倚危墙”中,诗人以醉酒的状态引入,暗示了一种放松和无所顾忌的心境。接着,通过“望中归思生天际”,诗人将思乡情绪提升到一种几乎可以触及的高度,使得读者感受到那种强烈的归属感。
诗中提到的“山腰渚尾”描绘了一个恬静的自然环境,渔樵市的存在让人感受到生活气息的浓厚。西风中的“帆落”,则象征着归心似箭的迫切,结合“八千里”的遥远,表现了对远方亲人的关心和思念。
最后两句“锦书欲寄,新雁曾来未”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希望通过信件传达思念,而新雁是否来过则留给读者一种无尽的遐想与期待。这一系列意象的交织,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深刻表达了对人情和故乡的眷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关心,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醉倚危墙”意指什么?
A. 醉酒后倚靠墙壁
B. 在墙上画画
C. 和朋友在墙边聊天
D. 倚靠墙壁看风景
诗中提到的“锦书”象征着什么?
A. 书法作品
B. 珍贵的书信
C. 诗歌
D. 小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如梦令》中的思乡情感与《点绛唇·醉倚危墙》相似,都是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但李清照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石孝友则通过更丰富的自然意象增添了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