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5:49
酹江月 过淮阴
作者: 萨都剌 〔元代〕
短衣瘦马,望楚天空阔,碧云林杪。
野水孤城斜日里,犹忆那回曾到。
古木鸦啼,纸灰风起,飞入淮阴庙。
椎牛酾酒,英雄千古谁吊。
何处漂母荒坟,清明落日,肠断王孙草。
鸟尽弓藏成底事,百事不如归好。
半夜钟声,五更鸡唱,南北行人老。
道傍杨柳,青青春又来了。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淮阴的所见所感。诗人身着短衣,骑着瘦马,仰望着辽阔的楚天,碧绿的云彩在树林顶端飘荡。夕阳照在孤城的野水上,让他回想起曾经到过这里的情景。古老的树木间传来乌鸦的啼叫,纸灰在风中起舞,飘向淮阴庙。人们在这里宰牛饮酒,历史悠久的英雄人物又有谁来缅怀呢?漂母的荒坟何在?在清明时节落日下,王孙草让人心痛。鸟儿都被猎尽,弓箭也被收起,这又有什么意义呢?百事无比归家更好。半夜的钟声,五更的鸡鸣,南北的行人都在变老。路边的杨柳,春天又回来了。
作者介绍: 萨都剌是元代著名的词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和历史人物,常常流露出对故土的怀念和对英雄人物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淮阴时,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淮阴作为历史上重要的地理位置,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故事,诗人借景抒情,展现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的交融。
《酹江月 过淮阴》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历史感的诗作。诗人在简朴的外衣和瘦弱的马背上,流露出一种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辽阔的楚天与碧云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开阔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又以古木鸦啼、纸灰风起的意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诗中的“椎牛酾酒”不仅展现了饮酒作乐的场景,也隐含着对英雄的追忆,而“漂母荒坟”则更加直接地唤起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归”的渴望,体现了人对故乡的眷念与归属感。
最后一句“青青春又来了”似乎在强调无论生活多么辛苦,春天的来临总能带来新的希望,暗示了生命的延续与再生。这种情感的深邃与自然景色的交融,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思考与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的思考,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又带出对新生的希望。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容,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短衣瘦马”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游子的孤独
c) 乡村的宁静
“鸟尽弓藏”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生活充满希望
b) 事情结束后失去意义
c) 对未来的憧憬
诗中提到的“漂母”是谁?
a) 诗人的母亲
b) 传说中的贤母
c) 一个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 李白的作品中常有奔放与豪情,而萨都剌的《酹江月 过淮阴》则更注重对历史与人生的反思,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