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1:01
惜芳菲
作者: 邵雍 〔宋代〕
细筭人间千万事,
皆输花底共开颜。
芳菲大率一春内,
烂漫都无十日间。
亦恐忧愁为龃龉,
更防风雨作艰难。
莫教此后成遗恨,
把火樽前尚可攀。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花开的珍惜与感慨。诗人思考着人间的种种事务,最终发现无论再多的事情,都不及在花下与人共享快乐。春天的美丽往往只是短暂的十日之间,诗人忧虑着生活中的烦恼与风雨可能带来的困难,因此劝诫自己和他人,要好好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不要留下遗憾,趁着美好的时光,举杯共饮。
“火樽”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饮酒、欢聚。诗中提到的“风雨”则可以看作生活的不如意,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慨与思考。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短暂美好的描绘,引发了诗人对人世间情感的思索。
邵雍,字子美,号安期,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学者。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哲理思考,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惜芳菲》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频仍的时期,诗人在动乱中感受到繁华易逝的无奈,因此通过春天花开的短暂,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美好的珍惜。
《惜芳菲》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感伤的诗,诗人以春天的花开作为引子,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开头两句,细致地描绘了人世间的繁忙与琐碎,暗示着这些事情在花开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接下来的“芳菲大率一春内”一句,强调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在后半部分,诗人则表现出对于生活中烦恼与困难的忧虑,感慨生活的艰难与无常。最后一句“把火樽前尚可攀”则是对美好情感的呼唤,劝诫人们要把握眼前的快乐,尽情享受生活。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又带有一丝哲理,既有对美好的陶醉,也有对人生苦短的感叹,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珍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短暂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珍惜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把握当下,享受生活的乐趣,避免未来的遗憾。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火樽”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十日间”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