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2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21:49
因赴山中约,归途带暝痕。
禽声沉众树,人影背孤村。
雾起寒城里,江流古岸根。
行吟多得句,知欲与谁讼。
因应邀前往山中,归来的路上已是黄昏的痕迹。
鸟叫声在密林中沉寂,人影则背对着孤零零的村庄。
雾气升起,寒冷的城池里,江水流淌在古老的岸边。
吟唱间得到了许多句子,却不知道该向谁诉说。
释圆悟,宋代著名的禅僧,擅长诗词,作品往往体现出深厚的禅意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融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一次山中约会归来的途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回归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在归途中的感情。开头两句“因赴山中约,归途带暝痕”即以简洁明了的叙述开启,既交代了时间背景,又暗示了归途的孤独。接下来的“禽声沉众树,人影背孤村”,通过鸟声与人影的对比,展现出一种寂寥感,似乎在暗示诗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疏离。
“雾起寒城里,江流古岸根”则运用自然景象的变化来反映内心的寒冷与迷茫。雾气升起,寒冷的感觉加深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最后一句“行吟多得句,知欲与谁讼”则引发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人在吟咏中获得灵感,却又对诉说对象感到无奈和困惑。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细致描写,也蕴含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了禅宗思想中对孤独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归途景物的描写,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孤独中对内心感受的思索,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诗人因为什么而去山中?
A. 学习
B. 赴约
C. 观光
D. 旅行
诗中描绘的归途有什么特点?
A. 热闹
B. 孤独
C. 安静
D. 繁忙
“知欲与谁讼”中的“讼”指的是什么?
A. 争吵
B. 向人诉说
C. 决斗
D.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