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日登观海楼送陈士鹄北上

《九日登观海楼送陈士鹄北上》

时间: 2025-05-07 10:18:11

诗句

西风平楚莽萧萧,天畔登楼正泬寥。

万户砧声催夕照,千帆涛色送秋潮。

青山谢傅相将去,白首冯公尚未招。

此地明年重忆汝,佩萸应在紫宸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8:11

原文展示

九日登观海楼送陈士鹄北上
作者: 欧大任 〔明代〕

西风平楚莽萧萧,
天畔登楼正泬寥。
万户砧声催夕照,
千帆涛色送秋潮。
青山谢傅相将去,
白首冯公尚未招。
此地明年重忆汝,
佩萸应在紫宸朝。

白话文翻译

在西风轻拂的秋日里,楚国的草木渐渐枯萎,
我登上楼阁,远望天空,正感到一片空旷寂寥。
万家灯火下,砧板上敲打的声音催促着夕阳的落下,
千帆在波涛中,送走了秋天的潮水。
青山谢傅即将离去,
白发的冯公却尚未召唤我。
明年再回到这里,想起你时,
佩带的艾草应该在紫宸朝的节日中。

注释

  • 楚莽:指楚地的草木,表示秋天的萧瑟。
  • 泬寥:形容空旷和寂静。
  • 砧声:指敲击砧板的声音,暗示着家家户户忙于生活。
  • 千帆涛色:形容水面上千帆竞发的景象,表现秋潮的情景。
  • 谢傅:古代著名的道士和隐士,象征远离尘世。
  • 冯公:指冯道,意味着高人,但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佩萸:佩戴艾草,象征端午节的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大任,明代诗人,生于嘉靖年间,擅长山水诗和送别诗,作品多表达对友人的关怀与思念,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采用写景抒情的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九月九日),诗人登高望远,送别友人陈士鹄北上,诗中情感交织着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明代文人对友情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九日登观海楼送陈士鹄北上》是欧大任以对友人陈士鹄的送别之情而作的一首诗。整首诗描绘了秋日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西风平楚莽萧萧”,通过西风的描写,营造出一幅秋天的图景,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天畔登楼正泬寥”,诗人登高望远,心中充满了孤寂与寂静,表现出内心的空虚与对友人的思念。

颈联“万户砧声催夕照,千帆涛色送秋潮”,通过描绘家庭的忙碌与江面的帆船,表现出生活的琐碎与无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不易,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

尾联“青山谢傅相将去,白首冯公尚未招”,通过谢傅与冯公的隐喻,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特别强调了友人的离去与自己的孤独。

最后一句“此地明年重忆汝,佩萸应在紫宸朝”则是对未来重逢的期盼,虽有离别,但依然希望在明年能再见到朋友,佩戴艾草的节日习俗更增添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境中,流露出深厚的友情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文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平楚莽萧萧:描绘秋天的风景,给人萧瑟之感。
  • 天畔登楼正泬寥:抒发内心的孤寂,强调身处高楼之上的渺小。
  • 万户砧声催夕照:生活的琐碎与忙碌,形成与自然美景的对比。
  • 千帆涛色送秋潮:描绘秋潮涌动的景象,暗含时间的流逝。
  • 青山谢傅相将去:隐喻高人的离去,表达人生的无常。
  • 白首冯公尚未招: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对友人召唤的渴望。
  • 此地明年重忆汝: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表现出深厚的友谊。
  • 佩萸应在紫宸朝:结合节日习俗,增添了对友人想念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景物描绘与情感结合,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如“万户砧声”和“千帆涛色”,形成对比,增强音乐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送别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的到来,带来萧瑟之感。
  • 楼阁:象征远望与思考的空间。
  • 砧声:象征生活的忙碌与琐碎。
  • 千帆: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旅途。
  • 佩萸:象征节日与对友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万户砧声”主要反映了什么? A. 自然景色
    B. 生活的琐碎
    C. 人生的悲伤

  2. “青山谢傅”中的“谢傅”指的是谁? A. 诗人
    B. 友人
    C. 道士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未来的什么期望? A. 重逢
    B. 分离
    C. 忘记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送友人》- 李白

诗词对比

欧大任的《九日登观海楼送陈士鹄北上》与李白的《送友人》均为送别诗,前者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后者则更多表现出豪迈与洒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相关查询

百字令 春夜闻雁 百字令 七夕招浣霞芙初孟士竹素春木青士小集寓斋分韵得睡字 百字令 自题小影 百字令 题钝剑花前说剑图 百字令 饯张巡检 百字令 冯洁士先生招同崇川,钱五长、谢峨白、许元锡、张孺子、天姥潘冰壶饮寓斋,共用坡仙韵 百字令 百字令 其二 百字令 夜行河朔 百字令 红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用字旁的字 谤书一箧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布毛 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尽其所能 笋鞋 阪上走丸 柴片 入字旁的字 相视无言 二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绞丝旁的字 嘛呢旗 携幼扶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