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1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8:11
九日登观海楼送陈士鹄北上
作者: 欧大任 〔明代〕
西风平楚莽萧萧,
天畔登楼正泬寥。
万户砧声催夕照,
千帆涛色送秋潮。
青山谢傅相将去,
白首冯公尚未招。
此地明年重忆汝,
佩萸应在紫宸朝。
在西风轻拂的秋日里,楚国的草木渐渐枯萎,
我登上楼阁,远望天空,正感到一片空旷寂寥。
万家灯火下,砧板上敲打的声音催促着夕阳的落下,
千帆在波涛中,送走了秋天的潮水。
青山谢傅即将离去,
白发的冯公却尚未召唤我。
明年再回到这里,想起你时,
佩带的艾草应该在紫宸朝的节日中。
欧大任,明代诗人,生于嘉靖年间,擅长山水诗和送别诗,作品多表达对友人的关怀与思念,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采用写景抒情的手法。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九月九日),诗人登高望远,送别友人陈士鹄北上,诗中情感交织着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明代文人对友情与人生的思考。
《九日登观海楼送陈士鹄北上》是欧大任以对友人陈士鹄的送别之情而作的一首诗。整首诗描绘了秋日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西风平楚莽萧萧”,通过西风的描写,营造出一幅秋天的图景,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天畔登楼正泬寥”,诗人登高望远,心中充满了孤寂与寂静,表现出内心的空虚与对友人的思念。
颈联“万户砧声催夕照,千帆涛色送秋潮”,通过描绘家庭的忙碌与江面的帆船,表现出生活的琐碎与无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不易,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
尾联“青山谢傅相将去,白首冯公尚未招”,通过谢傅与冯公的隐喻,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特别强调了友人的离去与自己的孤独。
最后一句“此地明年重忆汝,佩萸应在紫宸朝”则是对未来重逢的期盼,虽有离别,但依然希望在明年能再见到朋友,佩戴艾草的节日习俗更增添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境中,流露出深厚的友情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文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惜。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送别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诗中提到的“万户砧声”主要反映了什么?
A. 自然景色
B. 生活的琐碎
C. 人生的悲伤
“青山谢傅”中的“谢傅”指的是谁?
A. 诗人
B. 友人
C. 道士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未来的什么期望?
A. 重逢
B. 分离
C. 忘记
欧大任的《九日登观海楼送陈士鹄北上》与李白的《送友人》均为送别诗,前者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后者则更多表现出豪迈与洒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