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4:55
次韵硕夫池亭赏莲
李弥逊 〔宋代〕
胡床麈尾挥长柄,
风和入座花容靓。
乍开还合晚照中,
修竹佳人倚春暝。
此间此景乐最深,
世路好恶君酌斟。
下车何必笑冯妇,
投杼未免疑曾参。
江山信美来者稀,
渊明独与田父违。
谁云宁食艾三斗,
不如杯行莫停手。
在胡床上,麈尾轻挥着长柄,
微风送来花朵的娇美,令人心旷神怡。
花儿乍开又乍合,在晚照中显得格外迷人,
修竹旁的佳人,倚靠在春天的暮色里。
此时此景是世间最深的乐趣,
对于社会的好恶,君子应当斟酌品味。
下车时何必嘲笑冯妇,
投杼之事未免让人怀疑曾参的品格。
江山虽美,来人却稀少,
陶渊明独自与田父相违。
谁说不如吃艾草三斗,
不如举杯畅饮,莫要停下手中的酒。
李弥逊,字子云,号巢居,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作品以豪放和清新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此诗作于赏莲之际,作者与友人一同游览池亭,坐看莲花,抒发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世俗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李弥逊的《次韵硕夫池亭赏莲》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中描绘了池亭赏莲的美好场景,展现了自然的魅力与人情的温暖。开篇以“胡床麈尾挥长柄”引入,既有静谧的自然环境,又表现出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随着微风的吹拂,花容愈加靓丽,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的美好,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
在描绘修竹佳人倚春暝的场景时,诗人巧妙地将自然和人景结合,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接着,诗人转向人生的思考,指出世间的好恶,提到“君酌斟”,体现出一种理智和深刻的生活洞察。
后面的几句则引入了对传统与个人选择的反思,提及冯妇和曾参,暗示着社会对个人生活的期望与限制。最后,诗人以“谁云宁食艾三斗”结束,巧妙地表达出对饮酒的热爱,反映了对生活态度的积极向上。
整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在赏景之余对人生哲理的体悟。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强调在世俗生活中保持独立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胡床”象征什么?
A. 劳作
B. 休闲
C. 旅行
D. 学习
“乍开还合”描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A. 花朵的状态
B. 风的变化
C. 水波荡漾
D. 日出日落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自然的美与人生的选择
C. 爱情的甜蜜
D. 友谊的珍贵
李弥逊的《次韵硕夫池亭赏莲》与陶渊明的《饮酒》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弥逊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陶渊明则强调个体对自然的逃避与回归。两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