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4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48:20
平生山水癖,遐往心独歖。
採秀凌丹丘,忽遇白云子。
腰剑苍龙活,野袂青霞起。
邀我石洞行,共坐啗石髓。
架有黄庭经,犹有东晋纸。
粲若锥画沙,其字大如指。
口传却老术,长跪与进履。
吾心在魏阙,焉给得薪水。
我自小就爱山水,常常心中向往游历。
在这秀丽的丹丘上,忽然遇到了白云子。
他腰间佩剑,仿佛苍龙在游动,
身披的野袂在青霞中飘起。
他邀请我一起去石洞游玩,共同品尝那石髓。
石洞中架着《黄庭经》,还有东晋的纸张。
字迹清晰如同用锥子画在沙子上,字大得像手指一样。
他口传古老的道理,我长跪着恭敬地听从。
我的心却在魏阙,难以获得那丰厚的薪水。
胡融,宋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文化的追求。
这首诗可能是在隐居的生活中创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道教文化的探求,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黄经洞》是胡融的一首优秀山水诗,诗中融入了道教文化的元素,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诗人自述其“山水癖”,引出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表明了他渴望远足、探幽的心情。在这段旅程中,诗人遇到了一位“白云子”,这一形象不仅仅是一个道士,更是诗人理想中隐逸生活的代表。
诗中描绘了青山绿水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腰剑苍龙活,野袂青霞起”的描写,表现出白云子潇洒的风范和自然的灵动。接着,诗人与白云子一起进入石洞,分享宁静和智慧的时刻。诗中提到的《黄庭经》,不仅是一部道教经典,更是诗人追求精神境界的象征。
整首诗虽然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但结尾却隐含了一种忧虑。诗人心系魏阙,渴望获得社会地位与物质回报,这种矛盾感让人深思,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无奈的叹息,形成了诗歌的深刻内涵。
平生山水癖,遐往心独歖。
诗人自幼对山水有着强烈的兴趣,心中常常向往远方的游历。
採秀凌丹丘,忽遇白云子。
在美丽的丹丘上游玩时,偶然遇见一位道士,称作白云子。
腰剑苍龙活,野袂青霞起。
这位道士佩戴着剑,神态如同活生生的苍龙,衣袂在青霞中轻扬。
邀我石洞行,共坐啗石髓。
白云子邀请我一起去石洞游玩,共同品尝那如同石髓般的美好。
架有黄庭经,犹有东晋纸。
石洞中架着《黄庭经》,还有东晋时期的纸张,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粲若锥画沙,其字大如指。
字迹如同用锥子在沙子上刻画般清晰,字的大小犹如手指一般。
口传却老术,长跪与进履。
口头传授古老的道理,我恭敬地跪下聆听。
吾心在魏阙,焉给得薪水。
我的心思却在朝廷的高官厚禄之上,何时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呢?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矛盾。诗中展现的道教文化和隐逸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胡融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白云子”象征什么?
A. 道教文化
B. 山水风景
C. 现实生活
诗人对山水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充满热爱
C. 只追求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