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4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42:53
书诗莫吟。读书两眼枯见骨,吟诗个字呕出心。人言读书乐,人言吟诗好,口吻长作秋虫声,只令君瘦令君老。君瘦君老且勿论,傍人听之亦烦恼。何如闭目坐斋房,下帘扫地自焚香。听风听雨都有味,健来即行倦来睡。
这首诗表达了对读书和吟诗的反思。诗人认为,读书使人眼睛干涩、身体羸弱,而吟诗则让人心力交瘁。尽管有人说读书很快乐,有人觉得吟诗很美好,但实际上,吟诗的声音就像秋虫的鸣叫,只会让人更加消瘦和衰老。即便你自己不在意这些,旁人听了也会感到厌烦。与其如此,不如闭上眼睛,静坐在书房中,放下帘子,打扫地面,焚香静心。静静地听风听雨,其间自有乐趣,倦了就休息,累了就睡。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号退之,江西人。他以其自然清新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他的诗歌常常揭示人生的哲理,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识。
《书莫读》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读书吟诗的反思,倦怠和对生活方式的重新审视。在当时社会,读书和吟诗被视为士人修身齐家的重要途径,但诗人却在实践中发现其弊端。
《书莫读》是一首表达人生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读书和吟诗的深刻反思,揭示了过度追求文化的弊端。诗的开头用“书诗莫吟”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主题,紧接着便引出了读书和吟诗对身心的消耗。通过“眼枯见骨”与“呕出心”的形象比喻,生动地描述了长时间读书和吟诗所带来的疲惫和痛苦。
接下来的“人言读书乐,人言吟诗好”,似乎是在引用他人的观点,暗示这些观点只是表象,而非真实体验。诗人以“口吻长作秋虫声”来形容吟诗声音的单调和乏味,表现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厌倦。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种更为平和的生活方式:闭目静坐,听风听雨,享受自然的乐趣,充分体现了他对内心平静和自然美的向往。这种转变既是对繁忙生活的反思,也是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读书吟诗的反思,探讨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表达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提倡人们应当珍惜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读书和吟诗的看法?
a) 积极赞美
b) 反思与批判
c) 中立态度
“口吻长作秋虫声”中,秋虫声的比喻意在表达什么?
a) 甜美动人
b) 单调烦人
c) 清脆悦耳
诗中提到的“闭目坐斋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忙碌追求
b) 享受宁静
c) 追逐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