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4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7:02
原文展示:
京洛何迢迢,紫衢通丽谯。采桑谁氏子,不解意飘摇。强腕折高枝,卑指揽柔条。讵知枯残日,不爱彼秾朝。何当华堂上,丽瑟歌此谣。此谣固君情,不移芳与彫。吾将持赠子,闻是董娇娆。
白话文翻译:
京城洛阳多么遥远,紫色的街道通往华丽的城楼。采桑的是谁家的孩子,不懂得心意飘摇。用力手腕折断高枝,低下手指揽住柔嫩的枝条。怎知枯萎残败的日子,不爱那繁盛的早晨。何时能在华丽的厅堂上,用美丽的琴瑟歌唱这首谣曲。这首谣曲表达了你的情感,不会改变芳香与凋零。我将这首诗赠给你,听说这是董娇娆。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祝允明(1460-1526),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江苏吴县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该诗可能创作于祝允明在京城洛阳的生活期间,反映了他在繁华都市中的情感体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是在祝允明在京城洛阳的生活期间创作的,通过对采桑女子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诗歌中的“董娇娆”可能是指一个美丽的女子,也可能是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象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采桑女子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诗中的“京洛何迢迢”和“紫衢通丽谯”描绘了京城洛阳的繁华景象,而“采桑谁氏子”则引入了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对主人公动作的细腻描绘,如“强腕折高枝”和“卑指揽柔条”,表达了主人公的情感状态。诗中的“讵知枯残日,不爱彼秾朝”反映了主人公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现状的不满。最后,诗中的“何当华堂上,丽瑟歌此谣”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此谣固君情,不移芳与彫”则强调了情感的坚定不变。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采桑女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诗中的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京洛”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北京 B. 洛阳 C. 长安 D. 南京
诗中的“紫衢”象征着什么? A. 高贵和繁华 B. 贫穷和简陋 C. 遥远和荒凉 D. 平静和安宁
诗中的“采桑谁氏子”指的是谁? A. 作者自己 B. 一个美丽的女子 C. 一个采桑的女子 D. 一个贵族女子
诗中的“何当华堂上”表达了什么?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C. 对未来的不确定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