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四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四》

时间: 2025-05-01 08:21:36

诗句

昨夜鸟声春,惊鸣动四邻。

今朝梅树下,定有咏花人。

流星浮酒泛,粟瑱绕杯唇。

何劳一片雨,唤作阳台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21:36

原文展示:

昨夜鸟声春,惊鸣动四邻。今朝梅树下,定有咏花人。流星浮酒泛,粟瑱绕杯唇。何劳一片雨,唤作阳台神。

白话文翻译:

昨夜春天的鸟鸣声,惊动了四周的邻居。今天早晨在梅树下,一定有吟咏花朵的人。流星般的酒光在酒杯中浮动,小小的玉石装饰围绕着杯口。何必要一片雨,就能唤起阳台上的神灵。

注释:

  • 鸟声春:指春天的鸟鸣声。
  • 惊鸣:惊动地鸣叫。
  • 咏花人:指吟咏花朵的人。
  • 流星浮酒泛:形容酒光如流星般闪烁。
  • 粟瑱:小玉石装饰。
  • 杯唇:杯口。
  • 阳台神:古代神话中的神灵,此处比喻美好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此诗选自《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是庾信在观赏画屏风时所作,通过描绘画中的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庾信在观赏一幅描绘春天景象的画屏风时所作,通过诗中的意象和语言,传达了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首句“昨夜鸟声春”以鸟鸣声为引,唤起读者对春天的感知。次句“惊鸣动四邻”进一步以鸟鸣的响亮,描绘出春天的活力。后两句“今朝梅树下,定有咏花人”则通过想象,赋予画面以人文气息,仿佛画中不仅有自然的美景,还有人在其中吟咏。最后两句“流星浮酒泛,粟瑱绕杯唇。何劳一片雨,唤作阳台神”则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将酒光比作流星,玉石装饰比作环绕杯口,最后以“阳台神”作结,表达了对美好景象的向往和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夜鸟声春”:以鸟鸣声引出春天的主题。
  2. “惊鸣动四邻”:通过鸟鸣的响亮,展现春天的活力。
  3. “今朝梅树下”:描绘具体的场景,梅树下的景象。
  4. “定有咏花人”:通过想象,赋予画面以人文气息。
  5. “流星浮酒泛”:比喻酒光如流星般闪烁。
  6. “粟瑱绕杯唇”:描绘玉石装饰围绕杯口的细节。
  7. “何劳一片雨,唤作阳台神”:表达对美好景象的向往和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流星浮酒泛”将酒光比作流星。
  • 象征:如“阳台神”象征美好的景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鸟声春:春天的鸟鸣声,象征生机与活力。
  • 梅树下:春天的具体场景,象征美好与宁静。
  • 流星浮酒泛:酒光如流星,象征美好与闪耀。
  • 阳台神:美好的景象,象征向往与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昨夜鸟声春”中的“鸟声春”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鸟鸣声 B. 春天的风声 C. 春天的雨声 D. 春天的雷声 答案:A

  2. 诗中“流星浮酒泛”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3. 诗中“阳台神”象征什么? A. 春天的鸟鸣声 B. 春天的风声 C. 美好的景象 D. 春天的雨声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 王维《鸟鸣涧》:通过鸟鸣描绘山涧的宁静与美丽。

诗词对比:

  • 庾信《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四》与杜甫《春望》:两者都描绘春天,但庾信的诗更多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而杜甫的诗则融入了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庾信诗选》:收录庾信的多首诗作,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

相关查询

又赠一绝 以蜀纸端砚寄仙芝 夜意 夜讌 雪夕奉陪天台明照禅师拥炉闲话 宣曲二十二韵 许洞归吴中 休沐端居有怀希圣少卿学士 小园秋夕 夕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鱼游釜内 卤字旁的字 陵苕 彐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威裕 亲母 膝下有黄金 人行横道线 丶字旁的字 变开头的成语 包含柳的词语有哪些 类同相召 独到 措置裕如 爪字旁的字 江东独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