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0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6:55
锦院风来竹叶香。
灯光月色满东窗。
漫教宿吹当筵发,还怕余寒入袖凉。
花正好,日初长。
莫将沉醉换年芳。
珠帘十里春无价,处处楼台燕一双。
在锦绣的院落里,微风吹来,竹叶散发着清香;灯光和月色洒满了东窗。纵使宿醉未醒,也不免担心余寒会让袖子感到凉意。此时花正盛开,日头也渐渐升高,正是好时光。不要因为沉醉而错过了美好的年华。十里珠帘的春天无价,四处楼台上,双双燕子飞来。
诗中“灯光月色满东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表达的意境;“珠帘十里春无价”则体现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视,常用来象征富贵和繁华。
作者介绍:杨易霖,近代诗人,以擅长词曲著称,尤其在描绘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方面表现出色。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天,诗人在锦院中感受春日的气息,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优雅生活情景。
这首《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生活的美好。开头以“锦院风来竹叶香”引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灯火与月色交融,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漫教宿吹当筵发,还怕余寒入袖凉”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春寒的感慨,同时也带有一种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即便在欢乐的宴席上,内心仍然对春天的余寒有所畏惧。这种情感的交织,恰恰反映了人生的复杂与矛盾。
在“花正好,日初长”中,诗人感受到春光明媚,日渐漫长,这是一种对生活美好的期待与向往。“莫将沉醉换年芳”则提醒人们珍惜时光,不要沉迷于短暂的欢愉而错过了青春的芳华。最后的“珠帘十里春无价,处处楼台燕一双”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表达了春天的珍贵与幸福的象征,燕子的双双飞舞,象征着团圆与美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感情与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充满了诗意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蕴含着哲理与情感的深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珠帘十里春”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贫穷
C) 秋天的到来
诗人对春寒的感受表现在哪一句?
A) 灯光月色满东窗
B) 还怕余寒入袖凉
C) 花正好,日初长
诗中提到的“燕一双”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团圆幸福
C) 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