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0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05:49
《答宣阗司理》 ——梅尧臣
风赋义趣深,传训或得失。
後人语虽浅,辨识犹百一。
欧阳最我知,初时且尚窒。
比以为橄榄,回甘始称述。
老於文学人,尚不即究悉。
宜乎与世士,横尔遭诟唧。
誓将默无言,负暄方抱膝。
非非孰是是,都莫答问诘。
岁暮宣参军,辞如鲍昭逸。
粲然倾明珠,褎我颇过实。
便言楚江萍,光彩侔旭日。
自惭流浪踪,不得蒿芹匹。
复为苦硬句,酬报强把笔。
这首诗的主题涉及风的赋予与义趣的深刻,传承的教训往往有成功也有失败。后人的言语虽然浅薄,但辨识的能力却不止一百。欧阳修对我的理解最为透彻,但在初期时我也感到窒碍。比喻说我的才华如同橄榄,经过回甘后才逐渐被人称道。即便是老一辈的文学人,仍然无法完全理解。难免与世俗之士发生误解,轻易遭到批评。我决心保持沉默,静静地坐着,享受温暖。究竟是非对错,大家都不必再问了。岁末时节,宣阗司理辞去职务,辞句如同鲍昭的逸才。光彩照人,犹如明珠般倾斜,我的实质或许尚显不足。谈及楚江的浮萍,光彩可以与旭日媲美。我自惭形秽,像个流浪者,难以与蒿芹相匹配。而我所写的句子,尽管艰涩,却是强迫自己拿起笔的结果。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号落帆,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律诗和古文。其作品在文风上追求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
创作背景: 《答宣阗司理》写于梅尧臣与朋友的书信往来中,表露了他对文学的思考和对自我才华的反思,体现出他对文学传承的关注以及与当时文士的关系。
这首诗反映了梅尧臣对文学创作的思考和对自身才华的谦虚认识。诗中通过对风赋与意义的探讨,表达了他对古人和文学的尊重。在与世俗的关系中,梅尧臣意识到自己的创作难免受到批评,这种自省的态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智慧的光辉。同时,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如将自己的才华比作橄榄,生动地描绘了经过磨砺才能展现出光彩的过程。后半部分提及的“楚江萍”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漂泊生活的感慨与自惭形秽的情绪。整首诗韵律和谐,意向丰富,既有对自我的反思,也有对文学传承的深刻理解,展现出梅尧臣深厚的文学修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梅尧臣对自身文学才华的谦逊和对时代文学的思考,反映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的自省和对社会的理解,表现出对文学传承的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个词语可以代表诗人对自身才华的比喻?
A. 鲍昭
B. 橄榄
C. 明珠
D. 浮萍
诗中提到的“岁暮宣参军”是谁?
A. 欧阳修
B. 梅尧臣
C. 宣阗司理
D. 鲍昭
整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什么?
A. 自我反思
B. 自然景观
C. 社会批评
D. 爱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梅尧臣的诗更侧重于内心的自省与对时代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传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自然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