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2:19
声声慢 其二 民瞻见和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谁倾沧海珠,簸弄千明月。
唤取酒边来,软语裁春雪。
人间无凤凰,空费穿云笛。
醉倒却归来,松菊陶潜宅。
这首诗的意思是:谁把那沧海的珍珠倾洒,弄得千轮明月摇曳不定?快来把酒端上,轻声细语如春雪般温柔。人间没有凤凰,白白浪费了穿云的笛声。我醉倒了,还是要回到那松菊环绕的陶渊明的家。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心系国家,作品多抒发家国情怀。其词风豪放,兼具婉约之美,常以历史事件和个人经历为题材。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晚年,他在仕途失意的情况下,常寄情于山水田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政治失望的感慨。
辛弃疾的《声声慢 其二》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他心中的失落与追求。开头以“谁倾沧海珠,簸弄千明月”引入,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运用“唤取酒边来,软语裁春雪”的比喻,表现了诗人渴望在酒中寻找慰藉和温暖的心情。紧接着“人间无凤凰,空费穿云笛”则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失落感,暗示现实的无奈与失望。最后一句“醉倒却归来,松菊陶潜宅”,透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陶渊明式的隐逸生活成为他心灵的归宿。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辛弃疾的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融。
辛弃疾的《声声慢 其二》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排比
C. 夸张
诗中提到的“春雪”象征什么?
A. 严寒
B. 温柔的言语
C. 春天的到来
诗人向往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A. 仕途荣华
B. 田园隐逸
C. 游山玩水
比较辛弃疾的《声声慢 其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但辛弃疾更具豪放与壮阔,而李清照则显得细腻与婉约,反映出不同的个人风格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