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9:22
《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
作者:辛弃疾
少年风月,少年歌舞,老去方知堪羡。
叹折腰五斗赋归来,问走了羊肠几遍。
高车驷马,金章紫绶,传语渠侬稳便。
问东湖带得几多春,且看凌云笔健。
年轻时的风花雪月,年轻时的歌舞升平,等到老去才知道这些是多么值得羡慕。叹息我在五斗米的赋诗中折腰归来,不禁问自己走过了多少羊肠小道。高车骏马,金章紫绶,传话给你们要安稳些。问东湖的春天有多少,且看我凌云之笔依旧健朗。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和军事将领,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他的词作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还反映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此词写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年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记忆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鹊桥仙》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词作,通过对比年轻时的风华与年老后的感悟,辛弃疾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珍贵。开篇的“少年风月,少年歌舞”,描绘了青春的美好,似乎在召唤人们重温那段欢快的时光。然而,“老去方知堪羡”一句则戛然而止,点明了岁月无情,青春易逝,只有在老去之时,才会对那段时光心存羡慕。
词中对“折腰五斗赋”的自嘲,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辛酸。他在艰难的生活中,依旧保持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尽管遭遇风雨,依然不屈。这种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与反思,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深邃。
接下来提到的“高车驷马,金章紫绶”,不仅是对荣华富贵的描绘,同时也噙含着对官场的讽刺。在这一对比中,辛弃疾显露出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思考,强调内心的安宁比外在的奢华更为重要。
最后一句“问东湖带得几多春,且看凌云笔健”,不仅表明了对美好春光的向往,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尽管岁月不饶人,诗人的笔仍然充满力量,表达出他对创作的热爱与坚持。
整首词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希望。通过对比与反思,辛弃疾传达了人生的哲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辛弃疾在诗中提到的“折腰五斗”主要指什么?
“问东湖带得几多春”中“东湖”象征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