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0:28
夏夜望月
作者: 释今音 〔明代〕
群峰摇夜翠,当夏亦凄清。
石壁分馀霭,疏林透薄明。
欲到板桥去,坐闻幽涧声。
柴门开复掩,飒飒谷风生。
在夏夜的山峰中,翠绿的群山在微风的摇曳下显得清冷。山石间的雾气逐渐散开,稀疏的树林透出微弱的月光。我想去板桥那边,坐下来听幽静的山涧流水声。柴门时开时关,山谷中吹来阵阵凉风。
作者介绍:
释今音,明代诗人,少有诗歌流传,擅长描绘自然景致,诗风清新淡雅,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一个夏季的夜晚,诗人身处山林之中,感受自然的宁静与清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夏夜望月》是一首描绘夏夜山林景色的诗。诗人在夜幕降临时,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清幽,结合了山水的美与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用“群峰摇夜翠”描绘出夏夜群山的青翠,给人一种清新而静谧的感觉,接着“当夏亦凄清”则反转了夏天的热烈,展现出一种孤寂的情感。诗人看似在欣赏自然,实则在表达内心的思索与孤独。
“石壁分馀霭,疏林透薄明”进一步加深了夜晚的幽静,石壁和树林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这幅静谧的画卷中。诗人渴望去往板桥,想要坐下来听山涧的流水声,这一动作不仅是对自然的亲近,也是对心灵的归宿。最后两句“柴门开复掩,飒飒谷风生”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生活的节奏与自然的和谐。整首诗在宁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把握,隐喻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夏夜景色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板桥”代表什么?
“柴门开复掩”中的“掩”字表示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