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0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09:59
原文展示:
教授以忆梅韵赋雪诗蕃同之五首 赵蕃 〔宋代〕
穷巷朝仍拥,寒厅午未开。 人谁送酒直,鸦为致薪材。 已倦除头垢,宁能拭砚埃。 高情蒙枉记,好句数能来。
白话文翻译:
在狭窄的巷子里,早晨依然拥挤,寒冷的厅堂中午还未开放。 有谁会送来酒钱,乌鸦却为我带来了柴火。 我已经厌倦了除去头上的污垢,难道还能擦拭砚台上的尘埃吗? 高雅的情感被错误地记住,美好的诗句却能不断涌现。
注释: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首诗是赵蕃与教授共同创作的五首以梅花为主题的雪诗之一,表达了对梅花的怀念和对雪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狭窄巷子和寒冷厅堂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孤寂和冷清的氛围。诗中提到“人谁送酒直,鸦为致薪材”,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和对自然的依赖。后两句“已倦除头垢,宁能拭砚埃”,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最后两句“高情蒙枉记,好句数能来”,强调了诗人对高雅情感的追求和对美好诗句的自信。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诗歌的热爱。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高雅情感的追求和对美好诗句的自信,同时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鸦为致薪材”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恩赐 B. 友情的渴望 C. 世俗生活的厌倦 D. 文学创作的执着
“已倦除头垢,宁能拭砚埃”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世俗生活 B. 文学创作 C. 高雅情感 D. 自然恩赐
诗的最后两句“高情蒙枉记,好句数能来”强调了什么? A. 对高雅情感的追求 B.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C. 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D. 对自然恩赐的依赖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