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3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31:33
青烟散入夜云流,赤焰侵寻上瓦沟。
门户便疑能炙手,比邻何苦却焦头。
青烟在夜空中飘散,犹如流动的云朵,赤色的火焰正向上窜,透过瓦沟侵袭而来。
门口似乎能烫手,邻居何必苦恼,自己却焦头烂额。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夜晚的火焰和青烟,可以看出诗人对火灾的关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火灾的恐惧与无奈。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提倡“青苗法”等新政,推动社会变革。他的诗风被称为“豪放”,以表现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见长。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时期,政治改革带来的社会动荡使得他对民生疾苦十分关注。这首诗借用外厨的火灾,反映了他对火灾带来的灾难和对邻里关系的思考。
《外厨遗火二首》通过生动的火焰描写,反映了火灾的恐怖和波及。青烟与赤焰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读者感受到火势的蔓延。诗中,作者不仅仅在描绘火灾的景象,更深层地表达了对邻里关系的思考。门户的烫手与比邻的焦头,暗示着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人们,面对火灾时的无奈与无助。火灾不仅威胁到个人的安全,也影响到周围的邻居,突显了人际关系的紧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火灾的恐惧与对邻里关系的反思,揭示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脆弱与无助。
诗词测试:
诗中“青烟”所象征的是什么?
诗中的“赤焰”主要表现了什么?
诗人通过描绘火灾,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