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黄吉父将赴南康官归金溪三首

《送黄吉父将赴南康官归金溪三首》

时间: 2025-07-31 11:47:08

诗句

柘冈西路白云深,想子东归得重寻。

亦见旧时红踯躅,为言春至每伤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1:47:08

原文展示:

送黄吉父将赴南康官归金溪三首

柘冈西路白云深,
想子东归得重寻。
亦见旧时红踯躅,
为言春至每伤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路柘冈一带白云深厚的景象,诗人思念远行的儿子,希望他能再回来探望。每当看到旧时的红踯躅花,心中总因春天的到来而感到伤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柘冈:指的是一种地方名,此处为西路的地名。
  • 踯躅:即杜鹃花,春天开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伤心:指因思念而感到心痛或忧伤。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红踯躅”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但同时也暗含了对离别的伤感。踯躅花因其美丽而被赞美,同时也成为离别情怀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愚,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变法闻名,推行新法,提倡实事求是的文学风格,重视诗词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康任职期间,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也反映了王安石对春天的感悟与人生的哲思。在他担任官职的过程中,常常面临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送黄吉父将赴南康官归金溪三首》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开篇以“柘冈西路白云深”展现了辽阔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接着,诗人转而思念远行的儿子,表达了对家庭团聚的向往和渴望。正是这种对亲情的细腻描写,使得整个诗篇充满了人情味。

“亦见旧时红踯躅”一句,既是对春天来临的感叹,也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红踯躅的出现,既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又引发了诗人内心的伤感,进一步加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对比,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离别的苦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柘冈西路白云深:描绘了西路柘冈地区的自然环境,白云深邃,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2. 想子东归得重寻:表达了对远行儿子的思念,希望他能回来。
  3. 亦见旧时红踯躅:描述发现了旧时的红踯躅花,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4. 为言春至每伤心:春天的到来让人感到伤感,暗示了离别带来的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云深”比喻心境的辽阔与幽深。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及对儿子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眷恋与离别的伤感,展现了浓厚的人情味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着梦幻与遥远,代表着诗人的思念与向往。
  • 红踯躅: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踯躅”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树木
    B. 一种花
    C. 一种鸟

  2. 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开心
    B. 思念
    C. 愤怒

  3. 诗的开头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雪山
    B. 白云
    C. 大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送别》王之涣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送黄吉父将赴南康官归金溪三首》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悟,但王安石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王之涣则在景中寄情,表现出一种豪放的气魄。两首诗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曾舍人梅影雪意二首 丹桂再开对酒 过太行 故知院枢密相公叶公挽章二首 谢彭大夫惠寒山诗三首 山居杂诗九十首 癸未御前帖子三首 山居杂诗九十首 其二十五 王孙游二首 其一 山居杂诗九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偷闲 戈字旁的字 耄倦 鹊巢鸠居 驻心 谦恭仁厚 釆字旁的字 残编裂简 过录 鼎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纷纷拥拥 包含膜的词语有哪些 满登登 玄字旁的字 顾盼自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