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5:38
落尽梅花春转浓。朝云散去久无踪。愁催白发三千丈,路隔蓬山一万重。缘已尽,思何穷。小蛮针线手亲封。他生再见西湖畔,同听僧楼一杵钟。
梅花已落,春天愈发浓厚;晨雾散去,已久不见其踪影。愁苦催促着我的白发,仿佛有千丈之长;旅途遥远,蓬山阻隔更是万重。缘分已尽,思念无穷无尽。那小蛮的针线手,亲手缝制的信物。他生再见时,恰在西湖边,再次听到僧楼的钟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汪东(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因其词作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称赞。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常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在清代盛行的背景下创作,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与对往事的追忆,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春天时节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愁苦。开篇“落尽梅花春转浓”一句,梅花的凋零象征着往日的美好已成回忆,而春天的浓厚则暗示时间的流逝,愁苦随之而来。接下来的“愁催白发三千丈”更是将内心的忧愁具象化,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无情,愁苦似乎延绵无尽,令人倍感苍凉。
“路隔蓬山一万重”则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像重重山峦般阻隔着思念。随后“缘已尽,思何穷”更是直接表达了缘分的尽头与思念的无尽,感情的纠葛让人无从解脱。
最后几句则转向了对未来的展望,尽管缘分已尽,但“再见西湖畔,同听僧楼一杵钟”又让人感受到一丝希望与美好,似乎在暗示着即便人生多舛,仍有重逢的可能。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愁苦,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重逢的渴望。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内心情感,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爱情的执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什么?
“愁催白发三千丈”中“白发”象征什么?
“路隔蓬山一万重”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离愁别绪,虽然两者都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但汪东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融入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两者在情感的细腻描写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