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7:59
即事二首
作者:刘克庄〔宋代〕
非人不暖岂其然,卷起桃笙设艾毡。
老物可憎吾顿觉,盛时一失汝堪怜。
有分香妓空遗臭,无散花魔莫恼禅。
多谢小处半规月,夜深长伴绛纱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情冷暖的感慨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并不是说没有人情温暖就一定如此,我将桃笙卷起,铺上艾草的毡子。
对于那些可憎的旧物,我恍若顿时觉醒,盛世时光一旦失去,你也让我倍感怜惜。
有缘的香妓只留下空洞的遗臭,而那无散花的魔鬼也不应让禅宗心境烦恼。
感谢小小的地方,半月的清辉,夜深时分伴我在绛纱边。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德明,号默庵,宋代诗人,著名词人。他的作品风格以清丽落拓见长,善于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对人情世态的观察与思考,传达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现实的无奈。
《即事二首》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情冷暖和生活变迁的感慨。开头的“非人不暖岂其然”直接引入主题,揭示了诗人对人情的探讨。卷起桃笙,设艾毡,既有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暗含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不满。
“老物可憎吾顿觉”一句中,诗人通过“老物”的可憎感触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情的冷漠,显示了他对衰老与失去的深刻感悟。接下来的“盛时一失汝堪怜”,则是对美好时光失去后的无奈与怜惜,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中的“有分香妓空遗臭”,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惋惜,也隐含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无散花魔的“禅”意象,可能是在暗示心灵的宁静和对现实的超然。
诗的尾声“多谢小处半规月,夜深长伴绛纱边”,表现出诗人对生活中细微美好的珍惜,尽管生活艰难,但依旧能够在小处找到安慰与温暖。这种对小幸福的感悟,使整首诗在沉重之上又透出一丝温暖与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情冷暖、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中细微幸福的珍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老物可憎”指的是什么?
A. 旧物
B. 新物
C. 朋友
“多谢小处半规月”中的“月”象征什么?
A. 时间
B. 幸福
C. 美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