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7:52
无复燃藜照向,徒以亲灯观符。
掩卷嫌收秽史,绝缨骂玄老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眼痛而无法再读书的无奈与失落,诗人感叹自己没有再点燃火把来照亮前方的道路,只能在灯下空自观看符咒。合上书卷时,厌恶那些污秽的历史,愤怒地斥责那些老旧的教条和虚假的权威。
本诗中提到的“燃藜”与“亲灯观符”,可以看作诗人对过去求知方式的怀念与反思。藜草作为火把的象征,曾用以照亮前行的道路,而“符”则可能暗指一些迷信或虚假的教条。诗人通过对这些过去象征的反思,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虚伪的愤怒。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廷芝,号千山,晚号孤云,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及书法家。其诗风豪放,直抒胸臆,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眼痛病重的时期,诗中流露出因身体不适而对知识的渴望与无奈,反映了个人的痛苦以及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思。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凝练,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感情。诗人用“无复燃藜照向”开篇,表达了因眼痛而失去读书的能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此句不仅是对身体状况的直白描述,更隐含了诗人对过去求知渴望的无奈与失落。
接下来的“徒以亲灯观符”,则是对现状的无奈叹息,诗人只能在微弱的灯光下空对书中的符咒,象征着他对知识的渴望被迫压抑,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掩卷嫌收秽史”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厌恶,指责那些不堪入目的故事与教条,展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意识。最后一句“绝缨骂玄老奴”则将这种厌倦情绪推向高潮,诗人痛斥那些虚假的权威与教条,表现了他的反叛精神。
整首诗虽简短,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思想,既有对个人困境的反映,又有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眼痛体验,反映出对知识追求的渴望与对社会虚伪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与反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无复燃藜”表达了什么情感?
“掩卷嫌收秽史”中“秽史”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传统教条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1.C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都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杜甫的《春望》在描绘战乱带来的伤痛时,情感更加悲壮,而刘克庄则通过个人困境反映时代的虚伪与无奈。两位诗人都以个人的感受折射出广泛的社会问题,但各有侧重,前者更具历史感,后者则更具个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