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千秋岁引 除夕

《千秋岁引 除夕》

时间: 2025-05-02 13:58:41

诗句

客舍东风,高城夜角,灯火千家闭楼阁。

谁将物华妆点就,偏遗旅况寒如昨。

颂椒篇,屠苏酒,成差错。

闻说笙歌归院落。

闻说画堂垂绣幕。

爆竹声声总萧索。

浮踪滞留残蜡后,音书悔订春前约。

梦儿中,枕儿上,休忘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58:41

原文展示

客舍东风,高城夜角,灯火千家闭楼阁。
谁将物华妆点就,偏遗旅况寒如昨。
颂椒篇,屠苏酒,成差错。
闻说笙歌归院落,闻说画堂垂绣幕。
爆竹声声总萧索,浮踪滞留残蜡后。
音书悔订春前约,梦儿中,枕儿上,休忘却。

白话文翻译

在客栈里,东风吹来,高城的夜晚角落里,千家万户的灯火都已关上。
谁将美好的景物装扮得如此动人,却偏偏遗忘了旅人的寒冷与孤单,就像去年一样。
吟唱着椒篇,饮着屠苏酒,却成了错误的选择。
听说笙歌已经回荡在院落里,听说画堂上垂下了绣幕。
然而爆竹声声,却显得格外萧索。
漂泊的身影滞留在残蜡之后,音信相悔,春天前的约定也无法兑现。
在梦中,在枕边,切莫忘却曾经的约定。

注释

  • 旅况:旅客的处境,指在外游子所遭遇的艰难境遇。
  • 屠苏酒:一种传统的春节饮品,象征着辞旧迎新。
  • 椒篇:指《椒房之颂》,属于古代的祝酒词。
  • 音书:音信、来信。
  • 爆竹声声:指春节时放鞭炮的声音。

典故解析

  • 椒房之颂:出自于《诗经》,常用来祝贺节日,预示着吉祥。
  • 屠苏酒:古有饮屠苏酒以驱邪迎福的习俗,意在辞旧迎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清标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有详尽记载,主要以其诗词作品流传后世。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富有生活气息,常常蕴含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除夕,正值辞旧迎新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新年的期盼,反映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失落。

诗歌鉴赏

《千秋岁引 除夕》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除夕夜的宁静与热闹之间的对比。诗的开头以“客舍东风”引入,刻画了一个寒冷夜晚的场景,烘托出旅人心中的孤寂。随着“灯火千家闭楼阁”的描绘,展现了万家灯火的景象,却又在此时显得格外冷清,暗示了诗人对家的思念。

接下来的“谁将物华妆点就,偏遗旅况寒如昨”,则将个人情感与节日气氛交织在一起,表达了游子在外的感伤。诗人在描写节日欢庆时,提及“颂椒篇,屠苏酒”,象征着对新年的期待与祝福,但随之而来的“成差错”却暗示了对过去的无奈与失落。

“闻说笙歌归院落,闻说画堂垂绣幕”,描绘出节日的热闹气氛,然而“爆竹声声总萧索”又反转了这一氛围,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最后,诗人以“音书悔订春前约”结束,强调了对未来的无奈与失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美好回忆的眷恋。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归家心切的游子在除夕夜的复杂心情,使得此词在喜庆之中透出几分哀愁,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舍东风:描绘了诗人身处的环境,东风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但在这里却显得冷清。
  • 高城夜角:高城暗示着离家远,夜角则让人感觉孤独。
  • 灯火千家闭楼阁:万家灯火的景象,却是关门闭户,显得宁静而冷清。
  • 谁将物华妆点就,偏遗旅况寒如昨:感叹节日的欢庆与自身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颂椒篇,屠苏酒:提到节日的传统,表达了对新年的祝愿。
  • 成差错:虽有祝愿,但却与内心的孤寂相冲突。
  • 闻说笙歌归院落:描述节日的热闹景象。
  • 闻说画堂垂绣幕:描绘节日装饰的美丽,增添了喜庆气氛。
  • 爆竹声声总萧索:即使是热闹的爆竹声,也无法掩盖内心的孤独。
  • 浮踪滞留残蜡后:暗示了诗人的漂泊与时间的流逝。
  • 音书悔订春前约:表达对未来约定的无奈与失落。
  • 梦儿中,枕儿上,休忘却:用梦与枕边的意象提醒自己不忘曾经的约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颂椒篇,屠苏酒”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节日的热闹与自身的孤独形成对比,突出情感的张力。
  • 意象:东风、灯火、爆竹等意象的运用,增强了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对比,传达了游子在节日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 东风:象征春天的来临,包含希望与温暖。
  • 灯火:代表家庭的温暖与团聚。
  • 屠苏酒:象征着春节的传统与祝福。
  • 爆竹:代表节日的热闹,但在这里反而显得孤寂。
  • :象征对过往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千秋岁引 除夕》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梁清标
    • D. 白居易
  2. “颂椒篇,屠苏酒”中的“屠苏酒”象征什么?

    • A. 祝贺节日
    • B. 迎接新年
    • C. 驱邪避灾
    • D. 以上皆是
  3. 诗中“爆竹声声总萧索”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庆
    • B. 孤独
    • C. 忧伤
    • D. 无奈

答案:1.C 2.D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情感,但更为直接与清晰,而《千秋岁引 除夕》则更为细腻与含蓄。
  • 《春望》:展现了战乱中的思乡情绪,与《千秋岁引 除夕》的节日孤独形成对比,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游子心态。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偈八首 其四 偈八首 其三 偈八首 其二 偈八首 其一 采茶歌 自彰德卸任,侨寓修武,欲归未得,倏又岁阑 拟赴都门,承王雅伯赋诗赠行,即步韵谢之 秋燕 秋夜有感 城东晚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各有能有不能 用字旁的字 自矜其勇 袒哭 巧言不如直道 洪溶 忧深思远 穴宝盖的字 疲劳 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白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倩人捉刀 简捷了当 爿字旁的字 推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