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3:35
人门彷佛记曾来,问讯山僧始此回。
却觅旧游无是处,只应形似遣人猜。
世间形似巧迷人,总是安排底处真。
纵复非真犹足喜,得来聊寄梦中身。
人门看起来似乎曾经来过,问候山里的僧人这才回来。
却寻遍旧游之地却没有踪影,只能勉强让人猜测其中的情形。
世间的形象总是巧妙地迷惑人,实际上只是安排好的真相。
即使不是事实也足以令人快乐,得到这些只愿寄托在梦中。
作者介绍:李薰,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与人情,常蕴含哲理,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可能是在一次游历中,李薰感受到曾经来过的地方的变化,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记忆与现实的对比,反映了他对旧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思考。
李薰的《过净名院触目都似曾到问讯乃非也戏题绝句》通过对往昔记忆的追寻,展现了人们对过去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思考。诗的开篇以“人门彷佛记曾来”引入,表现出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这让人不禁想起过去的往事。接下来的“问讯山僧始此回”则传达了一种探寻与交流的意愿,仿佛是在对往日友人的问候。
然而,随着“却觅旧游无是处”的出现,诗人意识到无论再怎么寻找,已往的时光已经不再,留给他的只是空荡荡的回忆和猜测。此时,诗人对形似与真相的探讨,反映出他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世间的种种表象虽然让人迷惑,但背后却隐藏着更深的真理。
最后,结尾处“纵复非真犹足喜,得来聊寄梦中身”的诗句,表达了即使所追寻的记忆并不是真实的,但诗人依旧愿意在梦中寻求安慰,这种对梦的寄托,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分温暖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梦境的寄托,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乐观。
诗词测试:
李薰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却觅旧游无是处”中的“旧游”指的是什么?
A. 旧时的朋友
B. 曾经游玩的地方
C. 旧的习惯
D. 旧的诗句
诗中提到的“山僧”象征什么?
A. 追求物质
B. 追求名利
C. 淡泊名利
D. 追求财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