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赋道傍菊 其三

《赋道傍菊 其三》

时间: 2025-05-02 09:53:25

诗句

山行渐欲堕荆榛,夹道黄花独尔新。

野外篱边非失所,尚能寒眼动诗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3:25

原文展示:

赋道傍菊 其三 赵蕃 〔宋代〕 山行渐欲堕荆榛,夹道黄花独尔新。 野外篱边非失所,尚能寒眼动诗人。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行走,渐渐感到荆棘丛生,但道路两旁的黄花却独自绽放,显得格外新鲜。 在野外的篱笆边,这些黄花并未失去它们的所在,依然能够触动诗人的心灵,让他在寒冷中感受到一丝温暖。

注释:

字词注释:

  • 荆榛:荆棘丛生,形容道路难行。
  • 黄花:指菊花,因其秋季开放,常被用来象征坚韧和清高。
  • 寒眼:寒冷中的目光,这里指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能够感受到美的触动。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审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此诗可能是在山行途中,看到路旁的菊花而作,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坚韧品质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秋季山行时所作,诗人通过观察路旁的菊花,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坚韧,从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行途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对生命坚韧品质的赞美。诗中,“山行渐欲堕荆榛”一句,描绘了山路的艰难,而“夹道黄花独尔新”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黄花的鲜艳和生命力。后两句“野外篱边非失所,尚能寒眼动诗人”,进一步强调了黄花的坚韧和美丽,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能够触动诗人的心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黄花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坚韧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山行渐欲堕荆榛”,描绘了山路的艰难,荆榛丛生,道路难行。
  • 第二句“夹道黄花独尔新”,通过对比,突出了黄花的鲜艳和生命力,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独自绽放。
  • 第三句“野外篱边非失所”,强调了黄花的坚韧,即使在野外的篱笆边,也未失去它们的所在。
  • 第四句“尚能寒眼动诗人”,表达了诗人对黄花的欣赏,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能够触动诗人的心灵。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山路的艰难和黄花的鲜艳形成对比,突出黄花的生命力。
  • 拟人:将黄花赋予人的品质,如“独尔新”和“非失所”,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坚韧的赞美。通过对黄花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对生命坚韧品质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花:象征坚韧和清高,代表了生命的不屈和美丽。
  • 荆榛:象征艰难和困苦,代表了生活的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黄花”指的是什么? A. 菊花 B. 向日葵 C. 玫瑰 D. 郁金香

  2. 诗中“尚能寒眼动诗人”表达了什么意思? A. 诗人在寒冷中感到悲伤 B. 诗人在寒冷中感到孤独 C. 诗人在寒冷中感受到美的触动 D. 诗人在寒冷中感到恐惧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冻禽 楚童 司徒陈公挽词二首 刘成伯遗建州小片的乳茶十枚因以为答 闵谗狡二章 雷太简遗蜀鞭 过扬州参政宋谏议遗白鹅 送阎仲孚郎中南游山水 来梦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青堂瓦舍 三翻四覆 羊枣昌歜 歇斯底里 贪利 寸字旁的字 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只轮无反 咽领 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奋的成语 齒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希世 韭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诘治 奶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