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3:20
游光孝寺
作者: 梁槚 〔明代〕
山寺无尘垢,携筇直过之。
看僧缝衲子,听鸟语花枝。
江旷杯曾渡,钵空龙已飞。
禅关堪借榻,欲去复迟迟。
在这座山间的寺庙里毫无尘埃污垢,我手持拐杖径直走过。
我看见和尚在缝制僧衣,听到鸟儿在花枝间鸣唱。
江水浩渺,我曾在此渡过,碗空了,龙已飞去。
这禅关可以借我休息的地方,我想离去却又迟迟不愿走。
此诗中提到的“江旷”可能源于古代文人对水域的描绘,常常以水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漂泊。和尚缝制僧衣的场景,体现了佛教中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作者介绍:梁槚,明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梁槚游览光孝寺时所作,表达了他在宁静寺庙中的感受与思考,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这首《游光孝寺》通过对山寺宁静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山寺无尘垢”,直接点明了寺庙的洁净,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不仅观察到和尚缝制僧衣的专注,更被鸟语花香所吸引,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江旷杯曾渡,钵空龙已飞”,这一句生动描绘了诗人过去的经历和对流逝时光的感慨。江水的浩渺与和尚的钵空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对过往的追忆。最后两句“禅关堪借榻,欲去复迟迟”,诗人虽有离开的念头,却因对这份宁静的留恋而迟迟不愿离去,展示了他对心灵安宁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象和深邃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具有很强的意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山寺”象征什么?
“欲去复迟迟”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