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莞草 其三

《莞草 其三》

时间: 2025-08-05 13:35:14

诗句

宜簟宜席,资民之食。

邑之攸名,实维伊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13:35:14

原文展示:

宜簟宜席,资民之食。邑之攸名,实维伊昔。

白话文翻译:

这儿的席子和垫子都很合适,为百姓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这个地方的名字,实际上是延续了古老的传统。

注释:

  • 宜簟宜席:指的是适合用的席子和垫子,意在说明居住环境的舒适。
  • 资民之食:意为为民众提供食物,体现了对百姓生计的关心。
  • 邑之攸名:邑指城镇或地方,攸名即地方的名称。
  • 实维伊昔:意指这个地方的名字是源自于古代的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祥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以清新隽永著称,常常关注民生与社会现实。他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善于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

创作背景:

“莞草”系列诗作描绘了自然环境与人文关怀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百姓安宁生活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短却寓意深远,展现了卢祥对民生的关注。开篇的“宜簟宜席”不仅描绘了宜人的生活环境,更传达了对民众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个和谐的社会景象,仿佛在提醒我们,理想的社区生活应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福祉。

紧接着的“资民之食”进一步强调了对百姓生活条件的重视,诗中流露出一种深厚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对民生的关注在古代诗歌中并不少见,但卢祥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炼的语言,使得这份关怀显得格外真切。

最后一句“邑之攸名,实维伊昔”则将诗的意境推向更高的层面,既是对地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诗人在这里不仅在描绘眼前的美好,更在追溯千年的文化根源,展现出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与历史的深刻理解与热爱,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宜簟宜席:开篇提到的“簟”和“席”象征着生活的舒适,暗示了诗人对人们居住条件的关注。
  2. 资民之食:强调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表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
  3. 邑之攸名:提到地方的名称,体现了对地域文化的重视。
  4. 实维伊昔:用古老的传统来连接过去与现在,传达出对历史的敬仰。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形成了优美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隐喻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

主题思想:

全诗旨在展现对民生的关心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传达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诗人以简单的生活细节反映出深刻的社会观察,体现了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簟、席:象征生活的舒适与安宁。
  • :代表普通百姓,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 :代表地方,承载着历史与文化。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画面,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宜簟宜席”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环境的美好
    • B. 居住环境的舒适
    • C.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资民之食”体现了诗人对什么的关注?

    • A. 自己的生活
    • B. 贫困问题
    • C. 百姓的生计
  3. 诗中提到的“邑之攸名”主要指什么?

    • A. 地方的风土人情
    • B. 地方的历史文化
    • C. 地方的自然环境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泊秦淮》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关心百姓生活,展现了对家庭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 《春望》杜甫: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融入了对社会动荡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王十九茆堂 送苏修往上饶 暮秋迁客增思寄京华 南浦渡口 至七里滩作 送李中丞、杨判官 送岳州司马弟之任 送崔侍御入朝 常州韦郎中泛舟见饯 送独孤拾遗先辈先赴上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丈人行 镸字旁的字 谈圆说通 二字旁的字 无所事事 北门之管 黍字旁的字 包含喙的成语 摇首咋舌 父字头的字 静字 岳阳市 高岸深谷 王字旁的字 低品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包含辍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