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5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55:30
饮酒五首 其三
利端始萌芽,忽复成祸根。
名虚买实祸,将相安足论。
驱驴上邯郸,逐兔出东门。
离官寸亦乐,里社有拙言。
这首诗表明,利益的端倪刚刚萌芽,转眼间就可能酿成祸患。名声虚假而实际却是灾难,宰相之间又有什么可谈论的呢?像驱驴上邯郸,逐兔出东门这样的行为,虽然看似简单,其实反映出一种无奈的境地。离开官职也有一丝乐趣,乡里社团中却有些拙劣的言辞。
元好问(1190—1257),字汝霖,号宰相山人,金朝著名的诗人、词人及文学家。他以豪放、清新的诗风而著称,所作多为抒怀及感慨世事的作品。
《饮酒五首》创作于金朝时期,彼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诗人通过饮酒抒发个人情怀,借酒陶冶情操,同时感悟人生的苦乐。
《饮酒五首 其三》通过描绘利益的兴起与祸害的关系,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社会观察。诗的开头“利端始萌芽,忽复成祸根”直言利益的产生与后果,警示人们要警惕潜在的危险。接下来的两句“名虚买实祸,将相安足论”更是揭示了名声与实际之间的矛盾,提醒人们在追求表面荣光时,往往忽视了实际的代价。
后面两句以“驱驴上邯郸,逐兔出东门”作为比喻,形象地表现出一种不切实际的追求,似乎在诉说着人们为了短期利益而做出的愚蠢行为。最后一句“离官寸亦乐,里社有拙言”则传达出一种对官场的厌倦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尽管社团中有些愚昧的言论,却依然能找到些许乐趣。
整首诗在简练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具有强烈的警示意味。
整首诗通过对利益与祸害、名声与实际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思和对真诚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与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诗中“利端始萌芽”指的是什么?
“逐兔出东门”比喻什么?
诗中表达的对官场的态度是?
通过与其他作品的对比,可以看到元好问的《饮酒五首 其三》在风格上更为深沉和警醒,结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体现出一种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