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2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21:42
咏竹二首
作者: 袁燮 〔宋代〕
去年种苍玉,今岁抽华簪。
初萌节已具,欲奋力未任。
雷风驱急雨,滂沱三日霖。
箨龙不许蛰,倏起腾深林。
绕径初戢戢,空篱俄森森。
吾观植物性,惭长岁月深。
此君独超轶,生来气骎骎。
伟哉岁寒种,有此特达心。
大通久不作,进尺退复寻。
对此发幽兴,作诗因自箴。
去年我种下了竹子,今春它已抽出了新芽。
刚刚萌发的节已显现,但我却无法让它茁壮成长。
雷声和风暴驱赶着急雨,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雨。
竹子不允许蛰伏,迅速在深林中腾起。
绕着小径的竹子开始茂盛,空旷的篱笆也变得森然。
我观察植物的性情,惭愧于自己漫长的岁月。
这竹子独自超凡脱俗,天生有着勃勃生机。
伟大的啊,岁寒之际的种子,因有此特达之心。
大通久未生长,只能进尺退复寻。
对此我感到幽兴,因而作诗自我警醒。
作者介绍: 袁燮,字德润,号梅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作著称。他的诗风多描绘自然,表现个人情感,尤其对竹子的热爱在其作品中屡见不鲜。
创作背景: 袁燮在种竹时,观察到竹子的生长过程,激发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进而写下这首咏竹之作。
《咏竹二首》是袁燮对竹子的赞美之作,通过对竹子生长的观察,表达了他对自然生命的敬仰以及自身的反思。诗中描绘了竹子的生长过程:从播种到发芽,再到茂盛的状态,展现出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竹子在雷雨天气中的坚韧;后半部分则转向自我反思,表达了对自身追求的惭愧和对竹子生长的赞叹。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生的哲思,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坚韧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自我修养与成长的深刻反思,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袁燮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华簪”比喻什么?
A) 竹子的嫩枝
B) 诗人的心情
C) 雨水
D) 自然风光
诗中提到的“雷风驱急雨”表现了什么?
A) 竹子的脆弱
B) 自然的严酷
C) 诗人的忧虑
D) 竹子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