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偷声木兰花 怀戴无忝客成都

《偷声木兰花 怀戴无忝客成都》

时间: 2025-05-02 07:39:39

诗句

前年建业秋将暮,今岁蚕丛春又去。

别后思君,望尽南天不见云。

竹郎祠畔红棉好,濯锦江头红鲤少。

湘雨巴烟,不寄成都十样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39:39

原文展示:

偷声木兰花 怀戴无忝客成都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前年建业秋将暮,今岁蚕丛春又去。
别后思君,望尽南天不见云。
竹郎祠畔红棉好,濯锦江头红鲤少。
湘雨巴烟,不寄成都十样笺。


白话文翻译:

前年在建业的秋天快要结束了,今年蚕丛的春天又过去了。
分别之后思念你,望尽南天却不见一丝云彩。
在竹郎祠旁红棉花开得很好,濯锦江边红鲤鱼却少了。
湘江的雨和巴蜀的烟雾,不能寄给成都的十样笺。


注释:

字词注释:

  1. 建业:古地名,指今南京。
  2. 蚕丛:指蚕丛山,今四川一带。
  3. 竹郎祠:竹郎祠是纪念竹郎的庙宇。
  4. 红棉:指红色的棉花,象征着美好。
  5. 濯锦江:指锦江,流经成都,濯意为洗涤,暗指水清澈。
  6. 湘雨巴烟:湘江的细雨和巴蜀的烟雾,描绘出一种模糊的景象。
  7. 十样笺:指十种不同的书信或纸张,表示书信的多样性和情感。

典故解析:

  • 竹郎祠:与竹郎相关的传说,通常与爱情、思念有关,暗示诗人对爱的追忆。
  • 蚕丛春:蚕丛的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却又与别离的失落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6年-1680年),字仲华,号青山,晚号维崧,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是词作。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语言优美著称,常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陈维崧在外游历期间,借景抒情,以表达对离别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反映出作者对于美好春景的向往与对故友的深切思念,充分体现了他对于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以“前年建业秋将暮,今岁蚕丛春又去”引入,时间的流逝与四季的更替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诗人借助自然景物的变化,表现出对故友的思念与对岁月流逝的感伤。

“别后思君,望尽南天不见云”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南天的云彩象征着遥远的思念,诗人在此刻感受到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竹郎祠畔红棉好,濯锦江头红鲤少”通过对比手法,描绘出春天的美好,但红鲤的稀少又暗示着心中失落的情感,进一步加深了思念的氛围。

最后一句“湘雨巴烟,不寄成都十样笺”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无法将思念寄托于书信的无奈。整体来看,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生动描绘,更有深厚的人文情怀,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前年建业秋将暮:回忆去年的时光,秋天即将结束,暗示时间的流逝。
  2. 今岁蚕丛春又去:今年春天也已过去,继续强调时间的无情。
  3. 别后思君,望尽南天不见云:分别后对朋友的思念,仰望南天却无云,象征着思念的渺茫。
  4. 竹郎祠畔红棉好:描写竹郎祠旁的红棉花盛开,传达春天的美好。
  5. 濯锦江头红鲤少:锦江边的红鲤鱼却少了,暗示着生命中的缺失。
  6. 湘雨巴烟,不寄成都十样笺:湘江的雨和巴蜀的烟雾,无法寄给成都的十样书信,表达无奈与思念。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春与秋、红棉花与红鲤鱼的对比,反映出人事的变迁和内心的失落。
  • 象征:南天、红棉、红鲤等意象都具有象征意义,传达了复杂的情感。
  • 抒情:通过景物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情感更加立体。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故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无奈与孤独的感受,体现了陈维崧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生机与希望。
  2. :象征成熟与凋零。
  3. 红棉:象征美好与爱情。
  4. 红鲤: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5. 湘雨:象征淡淡忧愁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陈维崧的“建业”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南京
    C. 成都
    D. 武汉

  2. 诗中提到的“竹郎祠”是为了纪念谁? A. 李白
    B. 杜甫
    C. 竹郎
    D. 司马迁

  3. “别后思君,望尽南天不见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思念
    C. 愤怒
    D. 忧虑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历史和友人的思念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与思念。

诗词对比:

  • 陈维崧 vs. 李白:两位诗人都擅长抒发思念之情,但李白更多表现豪情壮志,而陈维崧则细腻而感性,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维崧研究》
  • 《古诗词与情感表达》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代举人主司问答六言二首 答妇兄林公遇四首 石竺山二十咏 其五 送明甫初筮十首 次竹溪别后见怀韵 戏效屏山书斋十咏 和族兄计院二首 少陵子 挽段夫人二首 用厚后弟强甫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旁摇阴煽 情理 天光云影 出纳之吝 耽误 包含苦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阐的词语有哪些 动中肯綮 卝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火地 搉酤 买上嘱下 鼓字旁的字 抑微 兀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