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4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6:57
雨作妨登山
作者:刘过 〔宋代〕
杖履飘然不整巾。
缘何问得梵王城。
淡烟翠湿千螺皱,
微日烟消一纸轻。
隔山乌语如人语,
触处风声若水声。
见说一犁今已足,
笑歌蓬首饷天耕。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雨而无法登山的情景,诗人手持拐杖,漫步在雨中,衣衫不整,打算去梵王城,却被细雨阻碍。雨雾中,山色朦胧,像是被湿润的绿烟包裹,微弱的阳光透过云层,似乎让一切都显得轻盈。远处,乌鸦的叫声似乎传达着人语,四周的风声如同流水般轻柔。有人说,现在一犁地就已足够,诗人则笑着唱歌,享受着在田间耕作的乐趣。
刘过,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为题材。他的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语言简练而意象丰富。
这首诗写于雨天,诗人因天气原因无法登山,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追求和对生活哲学的思考。
《雨作妨登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诗作。诗的开头“杖履飘然不整巾”,展现了诗人即使在不便的条件下,仍保持一种洒脱的态度。接着,诗人提到“缘何问得梵王城”,似乎在探讨自己追求的目标,梵王城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境地。
随后,诗中描绘的“淡烟翠湿千螺皱,微日烟消一纸轻”,通过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雨中山色的变幻,似乎在告诉我们,尽管天气不佳,仍然能发现自然的美。这种对美的敏感,在诗人心中激起了共鸣。
“隔山乌语如人语,触处风声若水声”,诗人将乌鸦的叫声与人语相提并论,赋予自然以灵性,风声和水声交织在一起,构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最后两句“见说一犁今已足,笑歌蓬首饷天耕”,表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尽管雨天阻碍了登山,但在田间耕作的乐趣让他心满意足,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整首诗流露出一种随和而又深刻的生活哲学,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生活态度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天登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理想的思考,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诗人提到的“梵王城”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理想的境地
c) 生活的困扰
d) 个人的追求
在这首诗中,诗人对雨天的态度是?
a) 不满
b) 伤感
c) 享受
d) 无所谓
下列哪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a) 杖履飘然不整巾
b) 微日烟消一纸轻
c) 见说一犁今已足
d) 隔山乌语如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