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9:08
原文展示:
怪底儿童无远图,埋盆注水插芙蕖。人心不作非真想,便觉东湖入座隅。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孩子们为何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是将荷花插在盆中玩水。如果人们不产生非分之想,便会觉得东湖的美景仿佛就在身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怪底:奇怪,为何。
- 远图:远大的志向。
- 埋盆:将植物种植在盆中。
- 注水:向盆中加水。
- 芙蕖:荷花的别称。
- 非真想:不切实际的幻想。
- 东湖:指诗人所在地的湖泊,此处象征美景。
- 入座隅:进入视野,近在咫尺。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但“东湖”可能指诗人所在地的具体湖泊,象征着美景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此诗可能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傍晚,诗人从东湖归来,带着荷花,与孩子们共享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从东湖归来,带着荷花与孩子们共享自然之美的情景下创作的。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孩子们纯真行为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儿童的纯真行为与成人复杂的心理,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怪底儿童无远图”一句,既是对儿童行为的描述,也是对成人世界的反思。诗人认为,如果人们不产生非分之想,便能感受到自然的美景近在咫尺,如同东湖的美景就在身边。这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怪底儿童无远图:诗人奇怪为何孩子们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是沉浸在简单的游戏中。
- 埋盆注水插芙蕖:孩子们将荷花插在盆中,加水养护,享受自然之美。
- 人心不作非真想:如果人们不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保持纯真。
- 便觉东湖入座隅:便会觉得东湖的美景仿佛就在身边,近在咫尺。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儿童的纯真行为与成人复杂心理的对比,强调简单生活的美好。
- 象征:东湖象征着美景和宁静,通过“入座隅”的表达,使美景显得近在咫尺。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人通过儿童的行为和成人的心理对比,强调保持纯真和简单生活的重要性,以及自然美景的亲近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蕖:象征着自然之美和纯洁。
- 东湖:象征着宁静和美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怪底儿童无远图”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什么观察?
A. 远大志向
B. 纯真行为
C. 复杂心理
D. 非分之想
- 诗中“埋盆注水插芙蕖”一句,描述了孩子们的什么行为?
A. 种植植物
B. 玩水
C. 欣赏自然
D. 插花
- 诗中“人心不作非真想”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成人的什么期望?
A. 远大志向
B. 纯真行为
C. 复杂心理
D. 非分之想
- 诗中“便觉东湖入座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什么感受?
A. 遥远
B. 亲近
C. 复杂
D. 非分
答案:
- B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宁静的心境。
诗词对比:
- 黄公度此诗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黄公度更强调简单生活和纯真的重要性,而苏轼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度的多首诗作,可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多首诗作,可与黄公度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