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6:46
张季海园梅
作者: 冯去非 〔宋代〕
到眼春流急,当桥梅影斜。
怕闻连夜雨,为爱隔年花。
寺古名多误,邻新酒少赊。
如何双屐齿,太半白鸥沙。
春天的水流湍急,桥边的梅花影子斜斜地投射过来。
我害怕听到连夜的雨声,因为那样就会错过隔年盛开的梅花。
古老的寺庙名声多有误传,邻近的新酒却很少能赊账。
怎么能让双屐的齿印,在洁白的鸥沙上留下呢?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提及的“梅花”在中国文学中常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古寺与新酒的对比,反映了对时间与变迁的思考。
作者介绍:冯去非,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日,作者在梅花盛开的季节,通过描绘梅花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冯去非的《张季海园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春天的景象,展现出梅花在春水流动中的独特风姿。全诗分为四句,每句各自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象。首句“到眼春流急,当桥梅影斜”,通过春水的急流与梅影的斜投,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春意,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接下来的“怕闻连夜雨,为爱隔年花”则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雨水的担忧,这不仅是对梅花盛开的惋惜,更暗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第三句“寺古名多误,邻新酒少赊”则引发了对古今变迁的思考,古寺的名声因时间而模糊,而邻近的新酒却由于世事的变迁而显得稀少,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惆怅和失落。
最后一句“如何双屐齿,太半白鸥沙”则以细致的意象结束全诗,双屐的印记与鸥沙的白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距离,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与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引发读者对春天、对梅花与生命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怕闻连夜雨”的原因是什么?
A) 怕淋湿
B) 怕影响梅花盛开
C) 怕失去时间
“寺古名多误”指的是什么?
A) 名声非常好
B) 名声常有误传
C) 名声无人问津
“双屐齿”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痕迹
B) 自然的美丽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