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3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39:06
遣忧
作者: 杜甫 〔唐代〕
乱离知又甚,
消息苦难真。
受谏无今日,
临危忆古人。
纷纷乘白马,
攘攘著黄巾。
隋氏留宫室,
焚烧何太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忧虑的深刻感受。诗中的“乱离”指的是离散和动荡,作者感受到的事情已经非常严重,消息传来的痛苦让人难以承受。即使有人劝谏,但今天的局势已经没有可挽回之处,作者在危难时刻不禁想起古人。接下来描绘了骑着白马的人们,似乎在忙碌奔波,而那些披着黄巾的人则显得杂乱不堪,暗指当时的起义者。最后一联提到隋朝的宫室被焚,说明历史的悲剧在重复,令诗人感到无奈和惋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风严谨、内涵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的苦难和人们的疾苦。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诗人身处乱世,内心充满忧虑,故而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忧伤与对历史的反思。
杜甫的这首《遣忧》通过对乱世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诗歌的开头以“乱离知又甚”直入主题,表达了对当时动荡局势的强烈感受。接着,诗人通过对古人的回忆,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向往与对现状的无奈。诗中描绘的白马与黄巾之间的对比,彰显了权贵与民众之间的鲜明差距,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在形式上,诗人使用了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现实的无力感,表现出杜甫作为“诗史”的责任感。他通过个人的忧虑,反映出整个时代的悲剧,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忧虑,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怀,体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责任感与担当。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黄巾”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 唐朝的安史之乱
B. 东汉的黄巾之乱
C. 隋朝的起义
D. 宋朝的农民起义
诗人通过“白马”和“黄巾”想表达什么?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C. 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