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6:08
北风(新康江口信宿方行)
春生南国瘴,气待北风苏。
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
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
万里鱼龙伏,三更鸟兽呼。
涤除贪破浪,愁绝付摧枯。
执热沉沉在,凌寒往往须。
且知宽疾肺,不敢恨危途。
再宿烦舟子,衰容问仆夫。
今晨非盛怒,便道即长驱。
隐几看帆席,云州涌坐隅。
春天到了南方,瘴气弥漫,气候还需北风的吹拂才能舒适。傍晚时分,雾霭笼罩着残阳,初夜时分,鼓声响起,炉火旺盛。凉爽的风拂过湿润的土地,声音传到洞庭湖。万里之遥,鱼龙潜伏,三更时分,鸟兽在呼叫。清除贪欲的心,尽情迎接波浪,愁苦的心情也随着枯叶而消散。心中沉重的热气,在寒冷中时常释放。知道肺部感到宽松,便不敢怨恨艰难的旅途。再次在烦扰的船夫那里宿泊,憔悴的脸庞向仆人询问。今晨并非愤怒,只是想要快马加鞭前行。隐隐约约看着帆和席子,云州的波涛涌动在一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后世称为“诗圣”。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诗歌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表现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北风》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其漂泊生涯的艰难时期。此时,杜甫的生活困顿,身处战乱之中,饱受流离失所之苦,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反思。
《北风》以春天的生机与北风的清凉交织,展示了自然与人心的复杂关系。诗的开头通过南国的瘴气与北风的对比,表现了杜甫对南国气候的不满和对北风的期待。接着描绘了傍晚的幽静与初夜的喧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动荡并存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涤除贪破浪”,不仅是对贪欲的反思,也是对人生苦难的宽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在描写万里鱼龙与鸟兽呼时,杜甫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暗含对生命的渴望与对自由的追求。
后半部分的“且知宽疾肺,不敢恨危途”,则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接受与平和心态。他在流浪的旅途中,虽感到忧愁,却也不失豁达。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体现了杜甫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探讨了人在自然环境中所感受到的苦与乐,表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生命的执着追求。诗中体现了对南北气候的对比、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活艰辛的理解。
《北风》主要描写了什么?
“涤除贪破浪”中的“贪”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洞庭湖”象征什么?
两首诗虽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他作为伟大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