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5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54:45
扶颠而持危,在天下大势。
拨乱而存亡,在国家大计。
一司一事间,未足系兴替。
马援为郡守,尚不屑烦细。
以大姓黠羌,不容有违戾。
况为公与卿,不思大经济。
今大姓黠羌,几倍过汉世。
中有根木存,犹在加护卫。
大都如弈棋,败局如已逝。
如有一胜着,败乃以胜继。
巽当知衡权,是乃德之制。
果哉末之难,圆神妙龟筮。
原言其吉凶,大辟天地闭。
这首诗表达了在动荡的局势中,如何把握国家的命运与兴衰。诗人提到,无论是局部的管理还是国家的整体计策,都不应轻视。以历史人物马援为例,他在担任郡守时,尚且不拘泥于琐事。如今的大家族和权贵如同黠羌,势力更为强大,政治斗争中必须谨慎行事。诗中还提到,国家的局势如同一盘棋,胜负瞬息万变,只有把握好权力的平衡,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包恢,宋代诗人,以其深刻的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思考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国家大事和政治局势,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本诗创作于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借鉴,试图提醒当权者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如何明智地决策,以避免国家的覆灭。
这首诗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政治智慧,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首句“扶颠而持危”直接点出诗歌的主题,强调在危机中如何保持稳定。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历史人物马援的例子,指出治理国家应关注大局,而非琐事,这一视角极具启发性。
诗中对比了当时的权贵与历史上的人物,暗示当代的家族势力更为强大,情况更为复杂,诗人通过“如弈棋”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国家治理的艰难。胜负之间,关键在于掌控权力的平衡。最后,诗人提到的“果哉末之难,圆神妙龟筮”,不仅展示了他对未来的深刻思考,也引导读者去思索在不确定的局势中,如何预测和应对挑战。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在动荡的时代,治理国家需要把握大局,不能被琐事所缠绕。诗人通过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观察,提倡理性和智慧的治理之道。
诗中提到“马援”是指哪个朝代的著名人物?
诗中“扶颠而持危”意指什么?
“大都如弈棋”比喻了什么?
《春望》与《送蒙斋赴召六首》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前者更偏重于个人情感,后者则侧重于政治智慧与历史教训。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