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蒙斋赴召六首

《送蒙斋赴召六首》

时间: 2025-05-10 03:54:45

诗句

扶颠而持危,在天下大势。

拨乱而存亡,在国家大计。

一司一事间,未足系兴替。

马援为郡守,尚不屑烦细。

以大姓黠羌,不容有违戾。

况为公与卿,不思大经济。

今大姓黠羌,几倍过汉世。

中有根木存,犹在加护卫。

大都如弈棋,败局如已逝。

如有一胜着,败乃以胜继。

巽当知衡权,是乃德之制。

果哉末之难,圆神妙龟筮。

原言其吉凶,大辟天地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54:45

送蒙斋赴召六首

原文展示

扶颠而持危,在天下大势。
拨乱而存亡,在国家大计。
一司一事间,未足系兴替。
马援为郡守,尚不屑烦细。
以大姓黠羌,不容有违戾。
况为公与卿,不思大经济。
今大姓黠羌,几倍过汉世。
中有根木存,犹在加护卫。
大都如弈棋,败局如已逝。
如有一胜着,败乃以胜继。
巽当知衡权,是乃德之制。
果哉末之难,圆神妙龟筮。
原言其吉凶,大辟天地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动荡的局势中,如何把握国家的命运与兴衰。诗人提到,无论是局部的管理还是国家的整体计策,都不应轻视。以历史人物马援为例,他在担任郡守时,尚且不拘泥于琐事。如今的大家族和权贵如同黠羌,势力更为强大,政治斗争中必须谨慎行事。诗中还提到,国家的局势如同一盘棋,胜负瞬息万变,只有把握好权力的平衡,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注释

  • 扶颠:比喻支撑、维持。
  • 拨乱而存亡:意指在动乱中把握生死存亡。
  • 马援: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任郡守。
  • 黠羌:指当时权势强大的家族或势力。
  • :象征风,代表变化与调整。
  • 龟筮:古代以龟壳占卜,象征预测未来的吉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恢,宋代诗人,以其深刻的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思考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国家大事和政治局势,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借鉴,试图提醒当权者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如何明智地决策,以避免国家的覆灭。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政治智慧,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首句“扶颠而持危”直接点出诗歌的主题,强调在危机中如何保持稳定。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历史人物马援的例子,指出治理国家应关注大局,而非琐事,这一视角极具启发性。

诗中对比了当时的权贵与历史上的人物,暗示当代的家族势力更为强大,情况更为复杂,诗人通过“如弈棋”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国家治理的艰难。胜负之间,关键在于掌控权力的平衡。最后,诗人提到的“果哉末之难,圆神妙龟筮”,不仅展示了他对未来的深刻思考,也引导读者去思索在不确定的局势中,如何预测和应对挑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扶颠而持危:比喻在动乱中支撑危局,强调责任重大。
  2. 拨乱而存亡:指出在动荡中,如何把握国家的生死存亡。
  3. 一司一事间:强调局部事务虽小,但也关系整体。
  4. 马援为郡守:用马援的事例来说明治国应放眼大局。
  5. 以大姓黠羌:揭示当时权贵的强大和复杂的局面。
  6. 况为公与卿:感叹身处高位者应更为关注国家利益。
  7. 今大姓黠羌:强调现状比历史更为严峻。
  8. 中有根木存:暗示国家仍有根基,需加以保护。
  9. 大都如弈棋:比喻国家治理的复杂和不确定性。
  10. 如有一胜着:胜负之间的微妙关系。
  11. 巽当知衡权:强调权力的平衡是治理的关键。
  12. 果哉末之难:反映对未来的洞察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治国比作下棋,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反问:通过提问引导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在动荡的时代,治理国家需要把握大局,不能被琐事所缠绕。诗人通过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观察,提倡理性和智慧的治理之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扶颠:象征支撑与责任。
  • 黠羌:代表当时强大的家族与权贵。
  • 弈棋:象征治理的复杂与变化。
  • 龟筮:代表对未来的预测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马援”是指哪个朝代的著名人物?

    • A. 唐代
    • B. 汉代
    • C. 宋代
    • D. 明代
  2. 诗中“扶颠而持危”意指什么?

    • A. 支撑国家
    • B. 处理琐事
    • C. 预测未来
    • D. 解决个人问题
  3. “大都如弈棋”比喻了什么?

    • A. 国家治理的复杂性
    • B. 棋局的简单性
    • C. 人际关系的复杂
    • D. 战争的无情

答案

  1. B. 汉代
  2. A. 支撑国家
  3. A. 国家治理的复杂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春望》《送蒙斋赴召六首》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前者更偏重于个人情感,后者则侧重于政治智慧与历史教训。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相辅相成。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包恢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又五言一首 记小圃花果二十首 即事十首 又和后九首 皇女周汉国端孝公主挽诗二首 其二 水龙吟 暮春一首 挽章孺人 史稿 和钟子鸿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谟的词语有哪些 一面儿理 烟泡 锭铁 匕字旁的字 首字旁的字 踚局 艸字旁的字 目不窥园 巾字旁的字 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夕五制 辛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尊崇 借尸还阳 逼占 救困扶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