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8:52
(原文已给出)
天地之间本来十分简单,险阻之处最能体现精妙。尧舜的治国何其艰难,难点在于识人之明。孔子每次所担忧的,正是我在变化之中的改进。险峻如同那巍峨的山川,世人之情却更难揣摩。光明正大的人,往往被古人所讥讽和评论。卓越的陆子,双眼高悬,气质和才华都独树一帜,内心的情感如同倾泻而出。有时仅凭传闻,便能看出一个人的一生。万象都显露出来,如同日月之行。何必畏惧功名与法令,尧舜之道就是规范。所厌恶的是口碑的翻覆,孔子所重视的是权衡之道。想要仰望山翁的象,眼睛不能盲目。众人欺骗,往往恐惧于少数的信仰,伪善之事难以真实。虚心受教而严于自责,不能偏向且轻视。张陈门下的客人,皆是天下英才。后来所居之国,皆能担任公卿之职。济世的才干最为急迫,通达之道不仅仅是亨通。俯视瓮盎之内,聚雷生蚊虻。鸟要九天之鹏,鱼必东海之鲸。为自己与为国家,真正的智慧在于先生。
《送蒙斋赴召六首》展现了包恢对人才的渴求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诗中运用比喻和对仗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通过尧舜与孔子的对比,诗人强调了解人才的重要性,指出社会上伪善与欺骗的现象。诗句“何畏乎功令,尧舜为法程”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期待,意味着真正的领导者应当具备宽广的视野和高尚的品德。整体而言,诗歌意境深远,启发读者思考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人才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强调在治理国家时需重视对人的识别与理解。
选择题:
填空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