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1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19:29
原文展示: 窗上月朦胧,香芸鼻观通。了无梅竹影,猛省在舟中。
白话文翻译: 窗外的月光朦胧不清,香气通过鼻腔直达心灵。完全没有梅花和竹子的影子,突然意识到自己正身处舟中。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榘,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乘舟旅行时,通过窗外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心境宁静的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夜晚,作者乘舟旅行,透过船窗观察外面的月光和香气,突然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产生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在舟中旅行时的心境。首句“窗上月朦胧”描绘了月光的不清晰,给人一种朦胧美。第二句“香芸鼻观通”则通过香气直达心灵,表达了作者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后两句“了无梅竹影,猛省在舟中”则突然转折,表达了作者在舟中的突然领悟,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产生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在舟中旅行时的心境,通过窗外的月光和香气,突然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产生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月朦胧”形容的是什么? A. 月光不清晰 B. 月光很明亮 C. 月光很暗淡 答案:A
诗中的“香芸鼻观通”表达了什么? A. 作者对自然的厌恶 B. 作者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C. 作者对自然的无视 答案:B
诗中的“了无梅竹影”表达了什么? A. 作者对世俗的超越 B. 作者对世俗的执着 C. 作者对世俗的无知 答案:A
诗中的“猛省在舟中”表达了什么? A. 作者在舟中的突然领悟 B. 作者在舟中的无聊 C. 作者在舟中的恐惧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