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孟师翰凤儿花滴滴金

《次韵孟师翰凤儿花滴滴金》

时间: 2025-05-02 12:38:13

诗句

物理纷以移,血或化为碧。

安知秋草英,不作金点滴。

非由冶者铸,芳葩自光泽。

误彼市中攫,一过一目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8:13

原文展示:

次韵孟师翰凤儿花滴滴金 张榘 〔宋代〕 物理纷以移,血或化为碧。安知秋草英,不作金点滴。非由冶者铸,芳葩自光泽。误彼市中攫,一过一目逆。

白话文翻译:

世间万物纷繁变化,有时鲜血也可能凝成碧玉。谁知道秋天的草花,不会像金色的水滴一样闪耀。它们并非由冶炼者铸造,却自然散发着美丽的光泽。可惜在市井中被误抓,每一次经过都引人注目。

注释:

  • 物理:指事物的道理或规律。
  • 纷以移:纷繁变化。
  • 血或化为碧:比喻极端忠诚或牺牲,典出《庄子·外物》,指忠臣的血化为碧玉。
  • 秋草英:秋天的花草。
  • 金点滴:形容花草如金色的水滴般闪耀。
  • 冶者铸:由冶炼者铸造。
  • 芳葩:美丽的花朵。
  • 市中攫:在市井中被抓取,比喻被误解或误用。
  • 一过一目逆:每一次经过都引人注目。

诗词背景:

张榘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是他对孟师翰的诗作的次韵,即按照原诗的韵脚和字数进行创作。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世俗误解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草英的独特感受。诗中“血或化为碧”一句,借用了庄子的典故,表达了极端忠诚或牺牲的情感。而“安知秋草英,不作金点滴”则进一步以金色的水滴比喻秋草英的美丽,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珍贵和不可多得。后两句“非由冶者铸,芳葩自光泽”和“误彼市中攫,一过一目逆”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误解的无奈,认为自然之美不应被世俗所玷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美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批判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诗词解析:

  1. “物理纷以移,血或化为碧。”: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世间万物的变化无常,以及极端忠诚或牺牲的情感。
  2. “安知秋草英,不作金点滴。”:这句以金色的水滴比喻秋草英的美丽,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珍贵和不可多得。
  3. “非由冶者铸,芳葩自光泽。”:这句表达了自然之美的自发性,不需要人为的加工,自然就能散发出美丽的光泽。
  4. “误彼市中攫,一过一目逆。”: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误解的无奈,认为自然之美不应被世俗所玷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血或化为碧”和“秋草英,不作金点滴”,通过比喻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 拟人:如“芳葩自光泽”,赋予花朵以人的特质,使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世俗误解的无奈。诗人通过对秋草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意象分析:

  • 血化为碧:象征极端忠诚或牺牲。
  • 秋草英:象征自然之美。
  • 金点滴:象征珍贵和闪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血或化为碧”的典故出自哪里? A. 《庄子·外物》 B. 《孟子》 C. 《论语》 D. 《诗经》

  2. 诗中“秋草英,不作金点滴”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美的赞美 B. 对世俗的批判 C. 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D. 对极端忠诚的赞美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孟师翰的原作,可以比较两者的风格和主题。
  • 其他宋代诗人如苏轼、辛弃疾的作品,了解宋代诗词的普遍风格。

诗词对比:

  • 与孟师翰的原作对比,分析次韵诗的特点和创新之处。
  • 与其他宋代诗人的自然诗对比,探讨宋代自然诗的共性和个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
  • 《庄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敖茂才论诗 葺居一首 新亭 悼阿驹七首 旴士张季携所注三略访西山先生既跋其书余复 两朝口号六言二首 次韵黄户曹问讯二首 送林德辅粹三山 即事六言四首 次林卿槟榔韵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鱼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痛快一时 横纹肌 存亡有分 捣虚披吭 包含麦的词语有哪些 完税 有目咸赏 乘高居险 笑处藏刀 黄字旁的字 腾黄 渤溢 厂字头的字 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