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至扬州

《至扬州》

时间: 2025-05-07 16:41:37

诗句

路傍邂逅卖柴人,为说高沙可问津。

此去侬家三十里,山坳聊可避风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1:37

原文展示:

路傍邂逅卖柴人,为说高沙可问津。此去侬家三十里,山坳聊可避风尘。

白话文翻译:

在路边偶然遇见一个卖柴的人,他告诉我高沙处可以问路。从这里到我的家还有三十里,山坳之处可以暂时避避风尘。

注释:

  • 邂逅:偶然相遇。
  • 卖柴人:指在路边卖柴的农民或小商贩。
  • 高沙:可能指某个地名或特定的沙地。
  • 侬家:我的家。
  • 三十里:三十里的路程。
  • 山坳:山间的洼地,通常是避风的地方。
  • 风尘:指旅途中的风尘,象征外界的纷扰。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遇见卖柴人和行程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乡土的依恋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其一生致力于抵抗外敌侵略,维护国家尊严,以诗表达其忠贞之志。

创作背景:

《至扬州》成诗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危亡之际,文天祥在战乱中思乡,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至扬州》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平常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诗中通过与卖柴人的偶遇,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平凡生活的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诗中得到了体现,卖柴人象征着朴实的民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诗人提供方向和慰藉。诗歌的节奏轻松而自然,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

在字里行间,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更隐含了对即将到来的风尘仆仆生活的无奈,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叙述,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体现了文天祥对家国情怀的执着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路傍邂逅卖柴人:在路边偶然遇见一位卖柴的人,暗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渴望交流。
  2. 为说高沙可问津:卖柴人告诉诗人高沙处有路可以问,这里暗含了人们互助的美德。
  3. 此去侬家三十里:从这里到我的家还有三十里,显示了与家乡的距离感。
  4. 山坳聊可避风尘:山坳处可以暂时避避风尘,象征着寻找片刻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路傍”与“侬家”,形成对比。
  • 意象:路边的卖柴人与山坳的意象,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与温暖。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外界纷扰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卖柴人:象征着勤劳与朴实,反映出民间生活的真实。
  • 山坳:自然的庇护所,象征着内心对宁静的渴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邂逅”一词的意思是: A. 遇见
    B. 分离
    C. 旅行

  2. 诗中的“高沙”可能指: A. 水边
    B. 沙地或地名
    C. 山峰

  3. “风尘”在诗中象征: A. 旅行的辛苦
    B. 家乡的安宁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 1.A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文天祥的《至扬州》更着重于人与自然的互动以及对故乡的情感。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但文天祥更强调生活的朴实与平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文天祥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 其一 用晏几道梦锁楼台式 临江仙 题湖帆模文徵仲湘夫人图 临江仙 临江仙 况小宋乞书扇面,率拈小调赠之 临江仙 其二 秋岳招同上隐夜集闻雨 临江仙七首 其七 临江仙 其四 临江仙 题板桥杂记 临江仙 偶成 临江仙 和何白兄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犬字旁的字 包含鲈的词语有哪些 六通 生知安行 月字旁的字 飞锋 平步登天 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齊字旁的字 手铐 无往而不胜 福并 业字旁的字 旦夕之间 亅字旁的字 树结尾的成语 变古易俗 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投袂荷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