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彭蠡湖春望

《彭蠡湖春望》

时间: 2025-05-04 00:53:49

诗句

湖亭东极望,远棹不须回。

遍草新湖落,连天众雁来。

芦洲残照尽,云障积烟开。

更想鸱夷子,扁舟安在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3:49

原文展示:

《彭蠡湖春望》 作者:项斯 〔唐代〕

湖亭东极望,远棹不须回。
遍草新湖落,连天众雁来。
芦洲残照尽,云障积烟开。
更想鸱夷子,扁舟安在哉。

白话文翻译:

在湖亭的东边极目远望,远行的船只不必再回头。新草遍布的湖面上,成群的雁鸟飞来,直抵天边。芦苇洲的残阳已经消失,云层的障碍逐渐散开。更让我怀念的是鸱夷子,他的小舟如今又在何处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极:指东边的尽头。
  • 远棹:远行的船只。
  • 遍草新湖落:湖中长满了新草。
  • 众雁:成群的雁鸟。
  • 芦洲:指生长芦苇的小洲。
  • 残照:指落日的余晖。
  • 鸱夷子:古代的一个人物,常与隐逸生活和诗人相联系。

典故解析: “鸱夷子”指的是古代的诗人或隐士,可能指的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项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彭蠡湖春望》创作于春天,诗人在湖边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可能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唐代诗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湖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诗人在湖亭上眺望,远处的舟船和成群的雁鸟构成了生动的画面。通过“远棹不须回”表达了对远行的自由和无畏,象征着对生活的洒脱态度。接着,诗人描绘了新草生长的湖面,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景色的变化与时间的推移相呼应,尤其是“芦洲残照尽”,通过对光影的描写,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与情感的深度。

最后一句“更想鸱夷子,扁舟安在哉”更是点明了诗中情感的核心——对友人的思念。鸱夷子可能象征着一种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自然的美与诗人的孤独,同时也引发读者对友情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亭东极望:在湖亭的东边极目远眺,体现了开阔的视野。
  2. 远棹不须回:远行的船只无须回头,寓意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 遍草新湖落:新草覆盖的湖面,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4. 连天众雁来:成群的雁鸟飞来,传达了春天的活力。
  5. 芦洲残照尽:夕阳的余晖消失,带有些许的惆怅。
  6. 云障积烟开:云层低垂,烟雾弥漫,描绘了自然的变化。
  7. 更想鸱夷子:思念鸱夷子,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
  8. 扁舟安在哉:询问友人小舟的去处,增添了淡淡的忧伤。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仗手法,如“芦洲残照尽,云障积烟开”,形成了和谐美妙的音韵。诗中还运用了比喻,借助自然景物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表现了唐代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亭:象征着静谧与思考的空间。
  • 众雁:代表着春天和生命的复苏。
  • 残照: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鸱夷子:象征友谊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远棹不须回”意指什么? A. 远行的船只不必回头
    B. 船只很快就会回来
    C. 船只在湖中漂泊
    D. 船只已经沉没

  2. “更想鸱夷子”,鸱夷子是谁的象征? A. 远行的朋友
    B. 理想的隐士生活
    C. 河流的象征
    D. 自然的守护者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项斯与王维的作品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但项斯更关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结,而王维则侧重于静谧的内心世界。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歌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陆枢密秀夫第五十二 赠碧眼相士 长妹第一百四十八 拜罗氏百岁母之明日主人举酒客张千载心赋诗 发陵州 元日 张世杰第四十一 赠余月心五首 使北 挽高邮守晏桂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攴字旁的字 包含琢的成语 闵子 采字旁的字 本货 目眢心忳 折文旁的字 路柳墙花 鬼字旁的字 精诚团结 乐队 终天之慕 朽条腐索 戈字旁的字 透掷 塞耳盗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