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刘矮跛相士

《赠刘矮跛相士》

时间: 2025-05-11 19:42:12

诗句

媻姗三尺躯,举止如不扬。

瞻视照肝胆,音吐何琅琅。

君看水中凫,不及鹤胫长。

昔闻夔怜蚿,未闻一足僵。

万物各自适,形色安足量。

子言良有理,与子持酒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42:12

原文展示:

赠刘矮跛相士
文天祥

媻姗三尺躯,举止如不扬。
瞻视照肝胆,音吐何琅琅。
君看水中凫,不及鹤胫长。
昔闻夔怜蚿,未闻一足僵。
万物各自适,形色安足量。
子言良有理,与子持酒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身材矮小、行动不便的相士(算命师),他虽然身形不高大,却有着非凡的内涵和才华。他的举止似乎不太引人注目,但却能直视人心,言辞清晰而动听。诗中提到水中的鸭子与高大的仙鹤,鸭子的身形自然不如鹤的修长。作者回忆起以前听说夔(古代神兽)对蚿(小虫)心生怜悯,却没有听说对单足动物的怜悯。万物都有自己的适应方式,形态与外貌无法作为衡量的标准。你说得很有道理,来,咱们一起喝酒吧。

注释:

  • 媻姗:形容身材矮小的样子。
  • 肝胆:指内心的真实情感,常用来形容直率和真诚。
  • 琅琅: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 :指鸭子,常用作比喻。
  • 鹤胫长:鹤的腿长,形容高大。
  • :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形象多样。
  • :指小虫,象征微不足道的生命。
  • 安足量:形容外表的形态不应成为衡量标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在宋朝灭亡后坚持抵抗蒙古侵略,因而被视为民族英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文天祥在国破家亡之际,借赠刘矮跛相士的形式,表达对外貌与内涵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感悟。

诗歌鉴赏:

文天祥的《赠刘矮跛相士》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通过描绘身材矮小的相士,展现了外貌与内在的对比。诗中提到的“水中凫”和“鹤胫长”,不仅是物象的描绘,更引发了对个体价值的思考。文天祥通过相士的形象,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传达出一种超越表象的深邃见解。

诗的前两句以“媻姗三尺躯”开头,直接进入主题,揭示了相士的外貌特征。而“瞻视照肝胆,音吐何琅琅”则强调了他内在的智慧与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君看水中凫,不及鹤胫长”不仅是对外貌的观照,更是对社会偏见的反思。

在最后两句,文天祥将这份思考提升到哲学层面,表达了万物各有其适应法则的观点,鼓励人们不必拘泥于外在的评判标准。这种对个体内涵的重视,恰恰体现了作者对人性与价值的理解,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媻姗三尺躯:描述相士身材矮小,暗示外貌不被重视。
  2. 举止如不扬:他的举止看似平淡无奇。
  3. 瞻视照肝胆:能够透视人心,表现其深厚的内涵。
  4. 音吐何琅琅:声音清晰动听,显示其才华。
  5. 君看水中凫:用水中的鸭子比喻外貌平凡的人。
  6. 不及鹤胫长:强调外貌的差距,暗示不应以此为标准。
  7. 昔闻夔怜蚿:提到夔对蚿的怜悯,反映对微小生命的关注。
  8. 未闻一足僵:没有听说夔对单足之物的怜悯,暗示人们对外貌的偏见。
  9. 万物各自适:强调万物各有其存在的意义。
  10. 形色安足量:呼应主题,外貌不能作为衡量标准。
  11. 子言良有理:赞同对方的观点。
  12. 与子持酒浆:邀请对方共饮,象征友谊与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水中凫”与“鹤胫长”比喻外貌的差异。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夔对蚿的怜悯,隐含对社会偏见的批判。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相士的外貌与内涵,探讨了个体价值与外貌的关系,强调内在才华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对人性深刻的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中凫:象征外貌平凡却有价值的个体。
  • :象征高贵、理想化的形象。
  • 夔与蚿:代表对生命的不同看法,反映社会对大小生命的偏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天祥的《赠刘矮跛相士》主要探讨什么主题? A. 人的外貌
    B. 内在的价值
    C. 友情
    D. 爱国情怀

  2. “君看水中凫,不及鹤胫长”中,凫指的是哪种动物? A. 鳥
    B. 魚
    C. 蛇
    D. 鸭子

  3. 诗中提到的夔是指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神兽
    C. 一种虫子
    D. 一种植物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曲江夜泊》
  • 李白《将进酒》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文天祥的诗更侧重于内在价值的探讨,而李白则强调对生活的豪情与洒脱。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文天祥诗文集》
  • 《古诗词解析与欣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庭芳 侧犯(大石) 天启惠酥 其二 蓦山溪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楚村道中 春雨 迎春乐(双调·第二) 荔枝香近(歇指·第二) 伤情怨(林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黄字旁的字 半疑半信 同音词 余霞散绮 伏灵 包含雍的词语有哪些 极罚 包含釜的词语有哪些 虎字头的字 豆字旁的字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因噎废食 翘诚 竹字头的字 白字旁的字 自行其是 煎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