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喜雨和史司直二首

《喜雨和史司直二首》

时间: 2025-05-03 21:38:23

诗句

六丁海面揭封回,天上屯云撮得来。

连月不曾听澍雨,今年方始见轰雷。

定知水畎移秧插,底用泥涂把谷栽。

阅说君王勤露祷,固应妖魃不能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8:23

原文展示

喜雨和史司直二首
作者: 吴潜 〔宋代〕

六丁海面揭封回,
天上屯云撮得来。
连月不曾听澍雨,
今年方始见轰雷。
定知水畎移秧插,
底用泥涂把谷栽。
阅说君王勤露祷,
固应妖魃不能灾。

白话文翻译

在海面上,六丁神像是揭开了封印,
天上聚集的云朵仿佛是从天而降。
连续几个月没有听到雨水的声音,
今年才开始听到轰隆的雷声。
一定知道农田里要移植秧苗,
为什么还要用泥巴去种植谷物呢?
听说君王勤奋地祈求露水,
自然应该不会遭遇妖邪的灾害。

注释

  • 六丁: 传说中的神明,象征着天气的变化。
  • 澍雨: 指及时的雨水,滋润万物。
  • 水畎: 指农田,尤其指灌溉用的水渠。
  • 妖魃: 传说中的干旱之神或邪恶的自然现象。
  • 露祷: 指向天祈求露水,寓意对丰收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君惟,号绛云,宋代诗人。吴潜的诗风清新洒脱,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农民对气候变化极为关注。诗中提到的连月不雨以及对君王祈求的描写,映射了当时社会对天灾人祸的恐惧与期待。

诗歌鉴赏

《喜雨》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场久违的雨,传达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和对丰收的期盼。开篇以“六丁海面揭封回”引出雨水的来临,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气氛,仿佛自然界的神明终于听到了人间的呼唤。接着,诗人描绘了“连月不曾听澍雨”的干旱情景,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仿佛能体会到农民在干旱中所承受的苦楚。

随着“今年方始见轰雷”的出现,雨水的到来让人倍感欣喜,雷声似乎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接下来的两句“定知水畎移秧插,底用泥涂把谷栽”,则流露出对农田的关切和对农作物生长的期待,暗示着这场雨对农田的滋润和对农作物的助力。

最后,诗人提到君王的祈祷,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希望和对未来的乐观。在这幅生动的画面中,读者不仅感受到自然力量的伟大,也感受到人们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了对雨水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丁海面揭封回: 描绘自然神秘力量的显现,暗示即将来临的雨水。
  • 天上屯云撮得来: 形象地表现出云层聚集,预示着降雨。
  • 连月不曾听澍雨: 强调干旱的严重性,感受到农民的焦虑。
  • 今年方始见轰雷: 表达出久旱后雨水的来临,带来希望。
  • 定知水畎移秧插: 反映出农田的变化,期待雨水滋润作物。
  • 底用泥涂把谷栽: 表达对农作物生长的关心,暗示农民的苦心。
  • 阅说君王勤露祷: 提及君王的祈祷,表达对上天的信仰。
  • 固应妖魃不能灾: 祈愿自然灾害能够被驱逐,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比如“六丁海面揭封回”中的“六丁”作为神明的象征,赋予了自然以人格化的特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连月不曾听澍雨”则通过对比表现了干旱的无奈与对雨水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雨水的渴望与对丰收的期盼,反映了农民在干旱面前的无奈与希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统治者祈求的信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水: 象征着生命与希望,代表着丰收与滋润。
  • : 代表着自然的变化,预示着降雨的来临。
  • 雷声: 既是自然现象的表现,也是雨水来临的前兆。
  • 农田: 象征着人们的生计与希望,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六丁”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传说中的神明
    • C. 一种天气现象
    • D. 一位历史人物
  2. 诗中“连月不曾听澍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 A. 干旱的无奈
    • B. 对雨水的期待
    • C. 对自然的敬畏
    • D. 对丰收的渴望
  3. 君王的祈求意味着什么?

    • A. 对自然的信任
    • B. 对丰收的希望
    • C. 对妖魃的恐惧
    • D. 对人民的关心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贺知章《回乡偶书》

诗词对比

《春望》(杜甫)与《喜雨》均反映了对自然和农业的关注。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对国家和自然的忧虑,而吴潜则通过喜雨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两者虽然情感基调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 过阴山和人韵 庚辰西域清明 过夏国新安县 村居晚照 和项斯游头陀寺上方 神光寺 寄陈去疾进士 及第后返闭户穷 南涧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天官 由近及远 龍字旁的字 舒舒服服 酸懒 己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酸怆 小字头的字 养色 积习相沿 忧国哀民 去芜存精 狼兵 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脚开头的成语 支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