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8:23
喜雨和史司直二首
作者: 吴潜 〔宋代〕
六丁海面揭封回,
天上屯云撮得来。
连月不曾听澍雨,
今年方始见轰雷。
定知水畎移秧插,
底用泥涂把谷栽。
阅说君王勤露祷,
固应妖魃不能灾。
在海面上,六丁神像是揭开了封印,
天上聚集的云朵仿佛是从天而降。
连续几个月没有听到雨水的声音,
今年才开始听到轰隆的雷声。
一定知道农田里要移植秧苗,
为什么还要用泥巴去种植谷物呢?
听说君王勤奋地祈求露水,
自然应该不会遭遇妖邪的灾害。
吴潜,字君惟,号绛云,宋代诗人。吴潜的诗风清新洒脱,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农民对气候变化极为关注。诗中提到的连月不雨以及对君王祈求的描写,映射了当时社会对天灾人祸的恐惧与期待。
《喜雨》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场久违的雨,传达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和对丰收的期盼。开篇以“六丁海面揭封回”引出雨水的来临,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气氛,仿佛自然界的神明终于听到了人间的呼唤。接着,诗人描绘了“连月不曾听澍雨”的干旱情景,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仿佛能体会到农民在干旱中所承受的苦楚。
随着“今年方始见轰雷”的出现,雨水的到来让人倍感欣喜,雷声似乎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接下来的两句“定知水畎移秧插,底用泥涂把谷栽”,则流露出对农田的关切和对农作物生长的期待,暗示着这场雨对农田的滋润和对农作物的助力。
最后,诗人提到君王的祈祷,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希望和对未来的乐观。在这幅生动的画面中,读者不仅感受到自然力量的伟大,也感受到人们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了对雨水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比如“六丁海面揭封回”中的“六丁”作为神明的象征,赋予了自然以人格化的特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连月不曾听澍雨”则通过对比表现了干旱的无奈与对雨水的渴望。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雨水的渴望与对丰收的期盼,反映了农民在干旱面前的无奈与希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统治者祈求的信仰。
诗中提到的“六丁”指的是什么?
诗中“连月不曾听澍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君王的祈求意味着什么?
《春望》(杜甫)与《喜雨》均反映了对自然和农业的关注。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对国家和自然的忧虑,而吴潜则通过喜雨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两者虽然情感基调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